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茶》2009,(10):29-29
里官庄中心小学位于山东聊城临清市,有6个教学班.生源为周边3个村的150余名学生。学生上课需自带椅子,教学环境非常简陋。本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汽丰田爱心图书室“助学行动为里官庄中心小学捐赠了900余册书籍和书架,同时聊城五州丰田经销店的员工们还为孩子们送去了16套桌椅、150个书包和若干体育器材.一汽丰田的爱心车主也为孩子们送去了图书和文具。  相似文献   
2.
正值傅斯年先生去世6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傅斯年的学术志业,推动和深化傅斯年研究,聊城傅斯年研究会和台湾大学共同主办了“傅斯年学术思想的传统与现代”研讨会,以此来纪念傅斯年先生。大会于2010年8月27日至29日在美丽的江北水城——聊城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和聊城大学等单位,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共向大会提交论文30多篇。与会学者围绕傅斯年学术思想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以此来告慰这位杰出的学人。  相似文献   
3.
4.
张兆林 《民俗研究》2020,(4):148-156
学术界对于女性研究的不重视,导致了学术研究中的女性知识与女性话语的缺失,民间艺术生产中女性艺人的研究更是如此。这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不足,源于社会性别制度对于女性的歧视,也与父权制为主导的社会现实、女性从事辅助性工作、不喜抛头露面等有关,其劳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或认可,导致了学术界及当地民众对女性艺人的选择性"忽略"。考察聊城木版年画生产及传承中女性艺人角色,了解当地女性艺人在年画生产中的性别显现、参与的方式与途径、传承中的角色等,可以发现女性艺人在年画生产中的贡献或者扮演的角色比我们原本所知要重要许多。  相似文献   
5.
柳宾  周兆利 《民国档案》2007,(4):137-139
为深化青岛暨山东区域历史文化研究、进一步促进社科理论界和档案界的横向联合,由青岛市社会科学院与青岛市档案馆共同主办、青岛市历史学会协办的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今年8月8日至9日在青岛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日本全面侵华形势下的青岛与山东”。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3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研讨会主要围绕新的抗战史观、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华政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政政策、山东抗…  相似文献   
6.
正以城市复兴、开发旅游、经济转型、发展文化产业等动机的拆迁改造时下在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有的甚至已拆到了才建造不很久的楼房。但山东聊城的拆迁之快捷更为罕见。卫星照片上的聊城,四方古城内的建筑物,大部分已被拆尽。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的、也许是举世瞩目的考古机遇,或将落到聊城人引为骄傲的千年古城。历史城市的百年规划与优先行动还处在研讨中的江苏溧阳、安徽泗县建成区的古城复兴改造,正在揭开这一考古机遇的发端:溧阳已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21至24日,“区域、跨区域与文化整合”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史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在聊城大学召开。来自日本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112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以下五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许檀 《史学月刊》2015,(3):109-120
聊城是清代中叶山东运河沿线的重要转运码头,经由该城转运的商品以绸缎、布匹、皮毛、纸张、茶叶等为大宗。绸缎、纸张、茶叶等南来商品的转销范围大致包括鲁北、冀南、豫东以及山西;棉布和皮毛制品则为东昌本地所产,主要销往西北和口外。依据会馆抽厘率折算,乾隆初年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规模每年仅数十万两,嘉庆时增至一百数十万两,道光年间即便从低折算也达到210万两。全城合计,嘉庆年间聊城的商业规模已达每年200万两;道光年间以1‰的抽厘率折算为300万两,若以0.3‰的抽厘率折算则高达1000万两。  相似文献   
9.
京九铁路与聊城地区经济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延红  李红  王倩 《人文地理》1996,11(Z2):22-24
聊城地区应以京九铁路建设为契机,实行点轴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广阔 《南方文物》2012,(2):82-85,81
豫东北鲁西地区存在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因一般呈圆形土包状矗立在平原之上,当地居民多称之为“丘”、“堌堆”、“陵”、“岗”、“台”、“台岗”、“岗子”等,如濮阳的帝丘、菏泽的陶丘、安丘堌堆、杞县鹿台岗、鹿邑的栾台、青丰的苍吉陵等,这些丘类遗址多与黄河中下游发现的龙山城址交错分布,如河南境内有濮阳戚城、淮阳平粮台等,山东境内仅聊城地区就发现9座,其中经过科学发掘的有茌平教场铺、阳谷景阳岗龙山城址等.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豫北焦作、新乡和濮阳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调查和发掘时,发现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聚落的形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丘类遗址是从龙山文化中期开始形成的,而这一变化和龙山文化城址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依据豫北地区特别是濮阳一带新的考古资料,对黄河中下游龙山城址出现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