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叙述了我国西北地区探测发现的铅白(类)、角铅矿、碱式硫碳酸铅、硫酸铅、氯化铅、羟基氯化铅、磷氯铅矿砷铅矿(类)等九种含铅白色颜料。它们在我国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它们可能来源自矿物,也有可能是人造的。天梯山石窟有丰富的含铅颜料品种;麦积山石窟大量使用磷氯铅矿砷铅矿类颜料,是上述石窟使用颜料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齐飞  李黔柱  卢仕远 《神州》2014,(5):42-42
以邻苯二胺和氯乙酸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进行3,4-二氢-2-羟基喹噁啉的制备;再以自制的3,4-二氢-2-羟基喹噁啉为原料,对分别以双氧水和硝基苯作氧化剂,将3,4-二氢-2-羟基喹噁啉氧化成2-羟基喹噁啉。结果表明,在65℃,无水乙醇为溶剂,AcOH-NaOH-NaHCO3组成的缓冲溶液作缚酸剂的条件下,3,4-二氢-2-羟基喹噁啉的收率达到90%以上,大大的减弱了PH的波动,从而减少了副产物的生产。采用硝基苯作氧化剂,其产率和双氧水的的效果一样。在反应过程的第一步、第二步反应产率分别为90%、94%,总的反应收率为84.6%,比文献中的74.4%增加了10.2个百分点,并减少了第二步的反应过程,简易了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无机材料,羟基磷灰石近年来在石灰岩、钙质砂岩和甲骨等文物的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研究就羟基磷灰石材料本身的特点、保护原理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阐释与评述,指出了其借鉴意义,并展望了羟基磷灰石保护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据以《周礼》、《礼记》为代表的文献记载,西周王权体制下,为从事季节性地饲养、管理马匹,设置了多种职掌的官职。可是,其具体状况则未能详尽。因而,对马骨进行科技分析成为关键课题。本论文根据陕西省西安市少陵原西周墓地出土马骨的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数据,以及牙齿羟基磷灰石碳稳定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对随葬马匹的饲料构成的组合分析获得了新认识,也探索了西周王朝马的饲养与管理状况。西周王朝根据马的性别确定不同的饲养管理战略方针。雌马以繁殖后代为目的,出生之后即在厩舍饲养,饲料为粟和黍,使之与甄选出的种马交配。同时,幼马与雌马一起饲养,以母乳以及天然牧场的野草为食物,马3岁以后对C4植物摄取量剧增。这一结果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吻合,可见为了对3岁以上的马进行使役训练,周人可能将其转移到不同的饲养、管理环境中,这是熟知马的生态特征,按计划进行饲养和管理的措施。如此,依据动物考古学和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揭示了仅凭古代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所无法窥知的西周王朝对马的饲养与管理活动,并表明这些饲养管理活动的开始时期或可追溯至西周前期。  相似文献   
5.
硫铁化合物是出土出水文物中普遍存在,又危害很大的难溶盐,为此,本研究对温和条件下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脱除硫化亚铁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实验研究基础上,采用Gaussian09软件,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不同的羟基吡啶酮衍生物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羟基吡啶酮的单官能团氨羧化衍生物N-(α-氨基丁酸基)-3-羟基-4-吡啶酮有可能是一种比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更为有效的出土出水文物硫铁化合物络合脱除剂。  相似文献   
6.
劣化石刻表层生物矿化加固材料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现象严重。但是,以往使用的表层加固材料很难令人满意,探索新的疏松岩石表层加固材料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天然生物矿化物耐候性优越,与基底岩石相容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加固作用,本工作依据生物矿化的原理,以不同生物大分子溶液作为有机模板,分别控制草酸钙、磷灰石和碳酸钙过饱和溶液于室温下在疏松岩石仿制样品的表层及孔隙内结晶生长。通过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和耐水浸泡等试验进行了加固效果评价,以考察仿生物矿化材料对含钙疏松岩石的加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仿生合成的生物矿化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加固效果,其中以磷灰石仿生矿化材料的加固强度最大,以硫酸软骨素为模板的加固效果为佳。并且,在考察的3种加固方式中,以"直接混合"的加固强度更好,以"表面渗透"的耐水浸泡能力更强。本工作为开发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加固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以钙源、磷酸盐源、胶原蛋白矿化溶液浸泡—气体扩散多循环法加固古代骨骼材料的工艺方法,并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色度分析法、抗压强度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处理后的生物磷灰石骨骼具有加固材料成分和骨质本体一致,原位合成且深入到骨质内部等特点,克服了有机聚合物及其他矿物材料简单物理充填的一些弊端,且处理过程简单、效率高、外观改变小,能满足对脆弱骨质文物、人骨及其他动物骨骼的加固保护需求。  相似文献   
8.
2020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小居安村建设工程项目M19中出土了一批武周时期微雕器物,该批器物造型精致,且同类器物出土较少,罕有相关研究,为明确其材质、工艺,采用超景深显微镜、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微雕的成形与彩绘工艺包含刮削、打磨、钻孔、抛光、贴金等,其微雕本体材料是以Ca、P为主要元素的羟基磷酸钙,结合风化后普遍存在的蜂窝状孔洞,认为其材质应为骨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