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方人物周刊》2012,(11):14-14
一些美国战略智囊人士认为中国的政策追求两项长期目标:取代美国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统治力量,并将亚洲整合成排他性的、以中国经济和外交利益为重心的政治阵营。更有一些人士声称,专制政权本质脆弱,不得不通过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来聚集民心。这一在美国左、右阵营均有拥趸的理论认为,美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和冲突均源于中国国内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成为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习近平主席一直在不断完善中国梦这一理念[1],关于中国梦的宣传活动也已经在全中国范围内展开。然而在海外,中国梦并非众所周知。中国梦的要素之一即国际关系,在中国的出版物中经常被称为"中国的世界梦",具体地说,它包含四个要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中国外交政策宣传中最为普遍的提法。然而,在这个提法中,还有一种大国之间的关系(尤其以美中关系最为显著)被称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首提这一关系是在2012年2月访问美国时,随  相似文献   
3.
4.
顾宁 《史学月刊》2005,14(12):77-83
1949~1990年间的中美教育交流,很大程度上受到冷战大环境的影响。其间,教育交流可分为前期准备、建交前的民间交流和建交后的交流三个阶段。中美教育交流虽然发展迅速,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教育交流可以起到疏通两国关系的润滑剂作用;在建立外交关系后,当两国关系出现问题时,教育交流可以起到缓和紧张关系、保持渠道畅通的作用。冷战年代中美两国关系间的教育交流使中美双方在不同程度和不同领域都有所受益。在冷战结束十余年后的今天,回顾冷战时期中美教育交流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史研究热潮的引领下,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探讨美国与香港的历史关系。受"新冷战史"研究的启发,一些学者着重研究美国涉港情报、文化活动和美国政府对港禁运政策,为美港关系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研究方向。以传统国际关系史研究范式书写美港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讨论美国政府如何介入涉港问题,进而制定和实施香港政策。因视角、立场存在差异,中国内地、香港和美英两国的学者,就罗斯福对香港战后地位所持态度、香港日军受降之争、美国对港政策转折点等问题,形成了不同意见。本文根据两类研究范式,梳理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剖析学者们就若干重要问题形成的共识与分歧,呈现美国视野下转变中的香港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