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骑射体育活动是女真人尚武习俗的具体体现,有金一代,骑射类的体育活动发展几乎伴随着金朝国势的兴盛与衰落而起伏。金代统治者提倡骑射体育活动,绝非强身健体那么简单,有诸多政治因素在起导向作用。金代骑射体育活动的作用大体有:保持了女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其民族凝聚力,保持了其国民勇武善战的军事实力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台湾海峡两岸的射日故事。在广泛流传的太阳神话母题中,"射太阳"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主要是因为它集中分布在台湾海峡两岸。在流传过程中这些神话母题被不断地民间化,甚至被一些相对发达的民族赋予了文学的色彩。汉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更倾向于历史化。在大陆,射日神话除主要包括汉族的,同时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的射日神话;台湾七个南岛语民族都有自己的射日神话;其中泰雅和布农是异文最多的两个民族。本文主要采用是母题分析法,通过不同射日不同的母题,挖掘其背后的内涵,并从中分析其原因,探究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箭镞作为中国古代远射兵器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发展演变历程。在秦汉时期箭镞发生了重要变化,其突出表现是材质由多样趋向统一,由铜制为主,骨质、石质少量向铁制转变;箭镞形制更加多样,并出现了形制丰富的异形镞;箭镞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受铁器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以及兵器的发展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周画像铜器的器表或内壁刻有许多人物画像并构成不同活动场景,射礼场景便是之一。古人将射礼分为四种,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对照先秦文献,不难发现这些铜器上的射礼画像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射礼场景或同一射礼的不同阶段。此外,受限于器物的造型、尺寸、二维表面以及透视构图法的不成熟,画像并非对射礼场景的如实再现,而是经过视觉转化后的画面。  相似文献   
5.
北魏平城时代,灵丘地处京城近畿,所处地势十分险要。著名的灵丘道纵行其境,北魏王朝在此复县、置郡,为塞上拓跋政权南控中原的战略要地。因东有隘门之险,西有温汤之胜,诸帝曾多次巡幸并经此南巡中原。频繁的政治、军事、商贸活动,为灵丘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其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多民族,其中,布依族古歌《十二个太阳》流传广泛,堪媲后羿射日。古歌里,第十二个太阳被留在天上晒谷用。也有传说,那个时候第十二个太阳怕被射落,躲在菜叶下面受尽蚯蚓泥虫的噬咬。  相似文献   
7.
郑玄注礼射,不仅为还原先秦古射礼,也是为诠释其经学见解;因此郑玄并不依文解义,而有其方法和思考:一是依据己说界定礼射和主皮之射的不同性质;二是依群经总义来分别解说《周礼》和《仪礼》所言“主皮”的差异。三是综考秦汉射艺古义,说明泽宫是天子择士习射之处,除礼射外,还兼武射和主皮之射;而贯革之射,则习于军营。学者若仅据经义和他经郑注来更改本经郑注;或仅据原书经义来评价郑注,则不免忽略郑注背后的经学主张。  相似文献   
8.
先儒对《论语》“射不主皮”章的阐述各呈异说,迄无定论。“射不主皮”有“中质”和“贯革”等多种解释,而“为力不同科”是否是孔子对“射不主皮”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观点。“主皮”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应该偏狭地理解为“中质”和“贯革”。“力不同科”的“科”字则是强调礼射与武射在性质上的不同,而非“人之力有强弱不同”。诸家白话文翻译也都受古注影响而未能准确揭示此章含义,此章应该理解为“礼射的重点不在箭靶子上,因为礼射之力的性质不同于武射”。  相似文献   
9.
10.
李凯 《中原文物》2007,(3):46-50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收藏的青铜器作册般鼋上的铭文反映了商王进行射礼的事实,而不是记载普通的田猎。作册般鼋就是射礼的箭靶。晚商射礼与西周及后代的射礼中有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