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健 《文史天地》2002,(6):64-64
范曾先生为鲁迅小说《药》所作的插图(刊于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227页,见附图)。直观地为中学生展示了两位老年丧子的白发妈妈给死去儿子祭奠的惨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而图中却有微疵,即将两双“三寸金莲”均画成了“天足”,这是有悖于史实的。  相似文献   
2.
康广仁(1867-1898年),名有溥,字广仁,积极参与、推进维新运动,死于戊戌政变。康广仁一生有着与其兄康有为不一的闪光点,但在历史长河中,却渐渐为后人所忽略,不得不说是一种惋惜。康广仁曾在博济医学堂学医三年,但是由于史料的原因,却较少为后人发现。在博济医学堂,康广仁接受了严格的医学训练,接触到了西学。这段经历对康广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康广仁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对此进行研究,能够为更全面地研究康广仁提供借鉴。关于康广仁的医学经历,在梁启超所撰写的《康广仁传》中,提及到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0,(10):44-45
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妇女的福音,清朝皇帝最近终于下旨禁止妇女缠足。此外,清朝太后正逐步拨款,免费为妇女创设学校,进入这些学校的条件是不许裹足。太后本人是个从不支持缠足的大脚女人,做出过很多努力来废止这个在中国最古老和严酷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秦艳  刘晓丽 《沧桑》2010,(6):137-140
妇女缠足这一习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缠足并不仅仅是一种旨在改变女性身体的社会习俗活动,而是与女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各个方面,如婚姻、教育、工作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女性生活的不同侧面。本文以女性缠足这一行为为切入点,来探讨解放前碛口镇女性的生产生活状态,以期对丰富不同时期女性的生活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曾长期竞争,至少到20世纪30年代,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而天足女性及其家庭则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观念有力地影响到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能力和选择范围,由于近代社会变动导致从价值取向到生存竞争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的“两个世界”的存在,多数有能受教育的女性很难享受与“新世界”相伴随的社会待遇,缠足实际成为保障她们婚姻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样的社会因素又以过来强化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清朝统治者不得不通过实行新政以自救。对于缠足等陋习,端方历来秉持的批判态度,也因新政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加深,出国考察归来后,端方更是将缠足等陋习上升为影响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在两江总督任职期间,端方为此颁布了一些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对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妇女解放     
封建社会,女子无异于男子的附属品,她们缠足、细腰、束胸、穿耳、剃眉等,不惜损坏身体来满足男人,身心备受痛苦。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开始获得解放。她们从形体到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提起笔时,本文题目初拟为“大脚立地。圣手补天”。仔细想去,缠足习俗是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手底兴起的,过了400年才有马秀英,她被后人称为“大脚皇后”,充其量也只是拥有普通女性的一双天足罢了。  相似文献   
9.
从劝导到禁罚:清季四川反缠足努力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曾长期竞争 ,至少到 2 0世纪 30年代 ,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 ,而天足女性及其家庭则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观念有力地影响到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能力和选择范围 ,由于近代社会变动导致从价值取向到生存竞争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的“两个世界”的存在 ,多数不能受教育的女性很难享受与“新世界”相伴随的社会待遇 ,缠足实际成为保障她们婚姻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这样的社会因素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一“世界”小脚美的观念 ,故小脚美丑的观念竞争实与生活习俗的转变伴随进行 ,主张天足美的趋新士人观念直到整体的新旧势易才最后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