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文化的传承发展蕴含着深刻意义.本文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与平和县绳武楼传承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利用多方合作,增强保护力量;拓宽发展渠道,转变管理模式;融合科技与当地元素,实现土楼创新发展;拓宽宣传范围,发展多元化宣传模式四项对策,以期推动田螺坑土楼群和绳武楼的传承发展,为整个福建土楼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07,(4):I0021-I0021
尺寸:长210cm宽171cm高230cm 此床全部采用海南西部上等黄花梨精料制成,装饰华丽,秀美飘逸,空灵通透。整个床体无论何处均充分体现出黄花梨所特有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3.
尸床葬是一类人群可能出于信仰而采取的特殊葬式,其典型特征为不用木棺,在墓室内设置生土台或用砖石与土混筑平台以陈尸,后发展为使用石尸床、石围屏石榻,部分有叠葬现象。墓葬主要发现于河西周边地区,从西晋十六国延续至唐代。北朝时期有一部分随着人口流动而扩大至平城、关中及洛阳。尸床葬的墓主推测可能为北方某一不用木棺埋葬的游牧民族,后来主要活动于西域,在嚈哒、粟特、突厥、回鹘中可能都有该类人群存在。中古时期一部分到达河西,与各民族错居日久而形成尸床葬俗,到北朝后期少数使用木棺。中古时期尸床葬的发展演变充分体现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4月至8月,为配合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育王岭隧道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仑区博物馆对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璎珞村旁四眼坑山下的一批古代墓葬和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图一),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9座(编号M1-M9),五代窑址3座(编号Y1-Y3)、灰  相似文献   
5.
江山古窑址分布区域广,密度大,产量高,品种齐全,窑床明显,堆积层丰富,集中反映了江山制陶、瓷业的风貌和闽、浙、赣的地方风格,具有地方代表性。江山古窑址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独特,制陶、瓷资源丰富,需求量大,技术推广普及,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古窑址和大量的产品、标本。这些古遗存为研究闽、浙、赣三省边界为主的古代陶瓷业提供了大量的佐证,是江山古陶瓷的兴衰史,是中国古陶瓷发生、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比其早的绳文时代人群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可能不具有继承关系。本文主要根据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此外,还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源乡。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因古代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有限,而且可能与日本弥生时代人起源有关的古代人骨DNA的研究结果也非常少;因此,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分析结果看,关于弥生人源乡在哪里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帮助妻子清理衣柜的时候,又看见了那床压在箱底的黑黑的蚊帐。我不由深情地摸了摸它,它是那么自然地把我带回到30年前那段备战高考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对《辽史·礼志》中所见"擔床"一名,《辽史·国语解》及明人陈士元皆作出了令人感到蹊跷的错误解释。据作者考察,擔床是一种带有长竿的抬舁工具,在各种礼仪场合中用来抬舁物品。其名始见于五代,在宋、辽、金时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传世文献及图像资料,可以较为具体直观地了解其基本形制。元明以后,擔床逐渐消亡,被功能相似的"案"与"亭"取代。  相似文献   
9.
王旻 《旅游》2009,(12):62-62
人们现在来绳金塔,大多并不是为了登高的,更吸引人们的,是这条街上的美食。  相似文献   
10.
孙宗贤 《文博》2012,(5):14-17
凤翔新发现的唐代石棺床构件,为研究关中西部粟特人及祆教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通过分析认为石棺床构件为一位身份地位显贵的粟特商人墓葬遗物,这是粟特商人留居凤翔的历史见证,充分说明凤翔是关中西部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其画像石上的线刻火坛图像、瑞兽互斗纹、胡人套马纹等具有明显的波斯及中亚风格,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同时,它对探讨该地区粟特人聚落、祆祠、墓地、族源以及归属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