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绢惠 《敦煌学辑刊》2007,73(4):137-153
<金刚经>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自五世纪鸠摩罗什在中土翻译以后,该经的思想便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本文将以敦煌莫高窟为区域范围探讨<金刚经>信仰世俗化的过程.敦煌莫高窟有关<金刚经>的部分,除了大量的写经外,尚有十七铺金刚经变、<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本文则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为讨论重心.  相似文献   
2.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是一个神圣而又朴素的地方。冬日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倾撒下来,透过印经院的天井和一扇扇敞开的窗子,一声不响地照在已存在几百年的木刻经版上,它们成排成排肃穆地卧着,如一级级泛着灵光的阶梯,引领着人的灵魂开始了一种飞翔,飞升上蓝天,与那些经版上经文的创造者们晤面,与那些经文里诵念的神灵交流。于是,一切豁然开朗,心灵和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溢满了阳光。  相似文献   
3.
汪澍 《中国西藏》2013,(6):64-67
藏传佛教经文里记载,好的藏香点起来可以得到菩萨的护佑。  相似文献   
4.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俗文学资料种类较多,有讲经文、变文和小说等,木塔秘藏中的辽代讲经文和变文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有许多相同之处,均属于讲唱体裁。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相比,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讲经文和变文内容表现出总括性的特点,篇幅较短;而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的内容则具有具体入微的特点,篇幅较长。  相似文献   
5.
黄建国 《旅游》2013,(1):42-45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就是坛城沙画在藏语中叫作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有"中轮"、"轮圆"之意。在汉译时,坛城还有曼陀罗、坛场等不同的音译和意译。从2500多年前,佛陀亲自教导弟子制作沙坛城开始,就历代相承毫无间断。在十一世纪,由印度北传到西藏,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6.
罗什的足迹     
鸠摩罗什,简称罗什,出生在龟兹(今新疆库车)。父亲鸠摩罗炎,天竺(印度)人,任国师,母亲是龟兹王妹。龟兹地处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是西域佛教中心之一,当时有寺院千余座,僧尼万余人,罗什自幼耳濡目染。他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日诵千偈。9岁随母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跋涉,攀越帕米尔高原,渡过辛头河,至罽宾(今克什米尔)等地,拜著名佛教学者为师,通达经文,受到王廷宠遇。年12返回,途中改习大乘,辩赢博学多才的法师,轰动一时。年20被龟兹王迎接返国。  相似文献   
7.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olorful sutra streamers catch the eye everywhere. They join snow-capped peaks, grassland, wilderness and glistening monasteries to form a unique sight in Tibetan-inhabited areas.  相似文献   
8.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黄绢刺绣的佛教《妙法莲华经》,卷轴式,展长2326厘米,宽53厘米,刺绣内容包括“释迦牟尼佛说法图”、经文经文后题跋和护法韦驮像四个部分。“释迦牟尼佛说法国”位于卷首,是这件绣品最精彩的部分,画面长83厘米,宽53厘米,惜轴杆已失,靠近轴杆的绣边略有残损。画面构图严谨,内容丰富,释迦牟  相似文献   
9.
中朝(韩)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佛教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两国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朝(韩)佛教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觉训《海东高僧传)卷一载:“高句丽第十七解味留王(或云小兽林王)二年(372)壬申夏六月,秦苻坚发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于是群臣以会遇之礼,奉迎于省门投诚敬信……后四年神僧阿道至自魏,始创省门寺以置顺道。  相似文献   
10.
李勇 《文博》2001,(2):46-49,76
中国历史时期尽管有百余种历法,但由于采用经文体例,在目前实用性较差,难于掌握,即使专业学者也不例外。“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记录出自古本《竹书纪年》,今本则为“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即位天再旦于郑”;“天大曀”史料亦源于古本“(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语。“天再旦”和“天大曀”发生的年代问题曾引起学者的关注,并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