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文史天地》2014,(2):93-9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清朝中期,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了《红楼梦》一书别名很多,如“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等,这些书名都明明白白写在小说第一回。  相似文献   
3.
文史快车     
正"乌龙"原是一只狗"乌龙"一词最早出现在陶潜的《搜神后记》一书中,是一只狗的名字,狗的主人叫张然。张然的妻子与下人出现了"婚外情",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把张然杀掉,而乌龙在谋杀过程中咬伤了下人,拯救了自己的主人。乌龙由此名声大噪,后来人们都喜欢把"乌龙"作为狗的代名词。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香港记者在报道国外足球赛事时经常用"乌龙"比喻把足  相似文献   
4.
姚颖 《满族研究》2004,(2):44-50
本主要关注的是盛行清代中期的一种满族曲艺样式——子弟书,特别是取材自古典名《红楼梦》的子弟书的俗语。子弟书的语言是唱口韵体,押北方十三道大辙,非常有体制特点。其语言也呈现出适合讲唱和听接受的通俗化特制,其中善于运用俗语是一个很大的特征。本以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为本依据,旨在论述其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在运用俗语、口头语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6.
贾如泽 《文史月刊》2008,(12):46-50
一、问题的提出 1、头号人物有姓无名贾宝玉是小说《红楼梦》第一号人物,但就是这样一部中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的头号人物,就是这样一个钟鸣鼎食的“诗礼大家”的读书郎,居然没有得到正式命名。“宝玉”二字与其说是一个“小名”,倒不如说是一个“昵称”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曲沐 《广西文史》2002,(2):44-47
二十世纪之初,曾是中国思想化界最为活跃的时期。被誉为“本世纪十年代后期中国思想化界的三个巨人”的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不仅都是“新化运动”(胡适称之为“中国艺复兴运动”)的主将,而且对《红楼梦》这部旷世杰构的小说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蔡胡二人都是赫赫红学名家,陈独秀却淹没无闻;其实,尽管他的论红字不多,但其见解却自有其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8.
吴江 《炎黄春秋》2002,(9):15-18
马克思名言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以此赠与 吴江 同志共勉刘涌涛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9.
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名著,多年来研究一直盛行不衰。民国时期,鲁迅就曾谈起读《红楼梦》的不同读法;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颇为喜爱,多年释读不倦。蔡元培、胡适等人则先后展开对《红楼梦》的研究,影响极大,终于在人文学科领域产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终至于红学家辈出,代不乏人。前人从索隐、政治、文学、政治等角度对《红楼梦》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关系上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10.
在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译本中,本文选择了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中国特色习语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联系了翻译理论中的新领域—由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剖析这两种版本中,译者是如何使自己的译本达到其翻译的目的并使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