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薄复礼小传     
张薇 《贵阳文史》2007,(3):15-15
薄复礼1897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镇,十岁时就向往中国。1922年,薄复礼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经香港、上海、重庆,来到贵州,先后在遵义、贵阳、旧州、镇远、盘县等地传教。1951年6月10日,在贵阳与瑞士籍女教士露茜结为夫妻。1954年10月1日在贵州黄平县被萧克将军率领的先遣长征的红六军团扣留,此后,他跟随这支队伍一起长征了十八个月又十二天,途经贵州、湖南、云南等省的许多地方,于1956年4月12日在昆明近郊被释放。薄复礼在贵州生活了20多年,1952年离开了盘县,他当时的感受是:“说心里话,要我们这些人身体离开中国,还比较容易办到,而要我们从心里忘掉中国那是很难的。”后来,他们夫妇又到老挝一个叫巴色的小镇传教。1966年露西在巴色病逝,1967年薄复礼已是年过古稀,独自返回了英国居住。  相似文献   
2.
王晓建 《百年潮》2014,(5):41-44
正李达是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1932年2月,他从红五军团调至湘赣苏区,一年之内便由连长提升为红八军参谋长;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后,又任第十七师参谋长。他参与指挥了保卫湘赣苏区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次战斗。红军长征做先导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酝酿战略转移。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历程中最英勇悲壮、气吞山河的伟大史诗。红六军团千里跃过湘江和中央红军铁血突破湘江,谱写了这部英雄史诗的重要篇章。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险恶局势下,红军将士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度的阶级觉悟、英勇的献身精神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4.
胡庚生 《文史博览》2006,(11):16-17
1934年8月,我正在湘赣苏区红六军团红军学校政治连学习。这是一所专为培训营连军政干部的学校,学员大都是从部队连排干部中抽调的;校长是大名鼎鼎的红军女将李贞同志,政委是贺志高同志。  相似文献   
5.
姜廷玉 《纵横》2008,(6):36-39
彭绍辉不仅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独臂将军,而且是我军参加过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长征开始时,他担任中央红军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师长,率部掩护主力部队实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反对张国焘拒绝中央北上方针、主张南下的错  相似文献   
6.
晏福生,原名晏国金,1904年2月28日出生于湖南醴陵。1923年投身安源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4月逝世。 第一次“光荣牺牲” 1934年4月,晏福生升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师长萧克)四十九团政委。 1935年1月,蒋介石纠集11个师约107万兵力,分六路对湘西根据地进行“围剿”。4月,晏福生指挥四十九团参加了陈家寨战斗。正当二营冲进寨头时,晏福生发现一股敌人突破红军阵地往西逃窜。他来不及调动部队,带着警卫员尾追而去。战斗结束后,部队撤出阵地进行总结,发现晏政委和他的警卫员都不见了。派人多方寻找未果,指战员们都以为政委牺牲了。  相似文献   
7.
<正>1934年10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进入贵州的石阡境内,受到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重重包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主动暴露  相似文献   
8.
晏福生,原名晏国金,1904年2月28日出生于湖南醴陵。1923年投身安源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4月逝世。 第一次“光荣牺牲” 1934年4月,晏福生升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师长萧克)四十九团政委。 1935年1月,蒋介石纠集11个师约107万兵力,分六路对湘西根据地进行“围剿”。4月,晏福生指挥四十九团参加了陈家寨战斗。正当二营冲进寨头时,晏福生发现一股敌人突破红军阵地往西逃窜。他来不及调动部队,带着警卫员尾追而去。战斗结束后,部队撤出阵地进行总结,发现晏政委和他的警卫员都不见了。派人多方寻找未果,指战员们都以为政委牺牲了。  相似文献   
9.
萧克  薄复礼  张国琦 《纵横》2009,(4):55-59
在瑞士人勃沙特一生当中,有20多年的时光是在中国度过的,而其中18个月的特殊经历给他终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1922年,作为一名传教士,25岁的勃沙特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很快他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叫薄复礼。不久之后,薄复礼辗转来到当时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贵州,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生涯。1934年秋天,薄复札和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不期而遇,成为了红军的一名俘虏。此后,薄复礼跟随这支部队,走过了18个月的漫漫征途。薄复礼被红军释放之后,根据这一段经历撰写了一部回忆录,  相似文献   
10.
勃沙特,是被红军当作"西方间谍"扣留并押上长征路的外国传教士。1936年底,他所著的自传体回忆录《神灵之手》在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了整整一年。对于被红军扣留并押上长征路,勃沙特不但没有怨恨,反倒饱含热情地以自己的亲历赞扬红军,甚至还大胆呼吁年轻的基督徒要学习红军精神,以红军那种简练有效的办法,重视穷困的民众,并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勃沙特因而成为西方"介绍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