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人类战争史上,战争的起因各有其源,但其中有些战争的起因却令人难以想象,细细想来,个中因由,值得俯案沉思。  相似文献   
2.
北京糕点业这一行,各种字号繁多不一,各具特色,其历史最悠久者,当属“聚庆斋”。据考,它原名“聚庆斋京果铺”,开业于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门市在正阳门外大栅栏,前店后坊。故经营灵活,随节令推出各色糕点食品,严格遵循“不时不食”这一传统食俗(意思是食物要随节气而变化),根据北京农历的节令、习俗供应各式点心。  相似文献   
3.
做点心离不开的擀面杖,虽然家常,却不平凡。它的历史,还颇为有趣。刻花擀面杖风靡中西面点界无论中式点心还是西式糕点,在制作塑形时,都离不开擀面杖。看似普通的木棍,却有各式各样的变化,从而擀制出各类面皮。左页图为一组花棍(花擦),是制作中西面点时都会使用的一类擀面杖。  相似文献   
4.
正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往北20公里,有一座漂亮的艺术小镇——圣安德烈绝对不容错过,这里是艺术家的聚集地,保留了匈牙利的中世纪风情,拥有狭窄曲折的碎石街道、古老而迷人的房屋,以及很多小餐馆、艺术画廊和手工艺品博物馆。小镇里的小型博物馆有好多家,其中杏仁糖博物馆我尤其喜欢。这家博物馆是由Szamos Chocolatier家族糕点集团所创建的,博物馆内展览着数百和用杏仁糖制成的人物和动物雕像,栩栩动人,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神州民俗》2010,(3):73-73
典当业、算命业、香烛业、蚕业、丝织业、糕点业都是拿关羽作祖师爷。 行业祖师崇拜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过去各行业都很重视,视其为本行业的保护神。民间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的说法。祖师爷们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开创、扶持过本行业。  相似文献   
6.
“晋南人的馍,晋北人的糕”。这句民谚由来已久.道出了山西省南北两地食俗上的区别。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般农家只能是种啥产啥吃啥。馍,是用小麦面粉做成的食品。晋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出产小麦较多,因此当地人便养成了“爱吃馍”的习惯。糕,是由黄米面加工而成的食物。晋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土地瘠薄,适宜于种植黍子,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黏,面可做糕,这便是当地人“爱吃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和中式点心共存的西点。西式糕点获得了国人的青睐,成为“高级感”的象征。一部西式糕点的接受史,也是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史。奶油流出的时刻幸福感满足感爆棚经过多年的浸润与交融,造型精巧、口味独特的西点,早就在国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右图为一块巧克力奶油蛋糕,流淌的巧克力酱不禁让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相似文献   
8.
2020年12月14日晚,努西尔万拿起五彩斑斓的娘惹糕,向记者介绍起来。这是马来西亚的传统糕点,上面一层是由斑斓叶汁染色的玉米粉糊,下层是煮熟的糯米,香甜可口。拉惹·拿督·努西尔万是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正在为人生第一场直播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从耳熟能详的“驴打滚”“萨其马”,到鲜少人知的“孙尼额芬白糕”“见风消”“勒特条”,京味点心里的“怪名”无处不在,且都是京点的经典。一口酥、一味甜,尝过方知怪名不怪。本地的、南来的,传统的。时新的北京的京味糕点像个谜不少老北京爱吃点心,这得益于过去几百年京城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