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趋势     
中国旱情引燃全球粮食供应忧虑中国持续的旱情可能影响主要粮食产量,使全球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并且可能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不过由于中国国内小麦储备充足,可以暂时提供缓冲,使进口量不致过高。芝加哥期  相似文献   
3.
1955~1956年,上海市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城市人口疏散。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人口压力,上海市动员了大批外来农民回原籍生产,并组织城市失业人口前往江西等地参加垦荒建设,期间共有50余万城市人口被疏散。从人口形势与粮食供给关系来看,城市粮食供应困难是导致这次城市人口疏散的重要原因。这一事件影响到此后的国家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4.
乐楚 《湖南文史》2014,(10):1-1
如果能穿越时空,让一个身置改革开放前的农民或市民看到今天的社会,他一定会很震惊——私人怎么能随便开粮店,农民怎么能自己销售农产品呢?这可是政策不允许的!然而,这却是历史事实!新中国成立伊始,虽然我国的农业有所发展,但远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粮食增幅远远赶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加上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移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经济体制,粮食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粮食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曾经受住了传染病和世界大战的威胁。最近一系列的干旱和洪水并不是粮食供应的浩劫,而可能是人类将生活在一个愈发炎热和混乱气候环境下的预兆。  相似文献   
6.
我亲历的瓜菜代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年困难时期,我在安徽省无为县当教师。那时粮食极其紧缺,比黄金还贵重,有钱能买到黄金,而无粮票或粮本,持钱去粮站根本买不到粮食。1958年大炼钢铁时,曾要我们“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可是不到两个月,口粮月供应标准又恢复到28市斤。从1959年春季起,再降为24市斤(内含不能吃的杂糠,两个月后取消杂糠),继又降为22市斤,后来稳定在25市斤,还要节约一斤(由粮站代扣),实为24市斤。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及地区,粮食的概念有所差别。本文按英国统计习惯,粮食指谷物。粮食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粮食政策目标、粮食政策手段、粮食政策效应三者互动形成的粮食政策体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粮食政策则包括粮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政策。目前,世纪粮食问题已引起举世瞩目,有关各国粮食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各国粮食政策的历史形成进行考察却较薄弱。本文拟就16世纪英同粮食政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11月花溪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国民党政府仓库留存的稻谷,总共才45万斤,只有头年的十八分之一。当时解放军大量部队过境入滇、川、藏作战,军粮成了新生政权的一件大事。军粮供应直接影响军队的稳定和战斗力,"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句古话点明了军粮的重要性。我的父亲徐守斌,上世纪40年代曾任职贵  相似文献   
9.
天津从元朝起,就成为了北方粮食的集散地。随后形成了以"西集"、"北集"、"东集"为代表的粮食交易集市。在集市上,有些外地粮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把粮食暂时储存起来,待粮食价格升高后再出卖,于是,以专门代客储存或倒卖粮食为主要业务的"斗店"应运而生,本文将对此行业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0.
<正>就在"大跃进"风暴席卷全国之后,社会主义中国陷于了三年极端困难时期。时逢南涝北旱,粮食减产,百姓口粮减半;中苏关系恶化,苏修竭力地逼粮抵债;加之公社食堂化,放开肚皮吃,粮食浪费惊人。天灾加人祸,导致全国粮食奇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人民吃不饱,劳动强度大,各种疾病漫延,工农业生产呈现半停产状态,国家前途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