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1.
郑观应17岁从中山到上海“学贾”,其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37岁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札委津沪电报局总办,并在上海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壕利公司等实业。至39岁李鸿章札委为轮招商局会办;45岁为开平矿务粤局总;56岁任汉阳铁厂总办;66岁任粤汉铁路总办。①郑观应先于1869年捐官“员外郎”;1870年捐官“郎中”:1879年捐官“道员”。  相似文献   
2.
路潮扩大与端方入川 清宣统元年(1909年),廷议修筑川粤汉铁路,向四国银行团订约借款,以国家岁人税厘为抵押品。川鄂各界人士闻之.群情汹汹,奔走呼号。鄂人公议,先设协会于汉口四官殿,署名会员者多至千人。几经曲折.公推刘心源(字幼丹,嘉鱼人,清翰林)、张伯烈(字亚农,襄阳人,留日法学士)、宓昌墀(字丹陔,汉阳人,清进士)三人为代表,入京请愿。三人人京后,除联衔折请都察院代奏外,并偕至邮传部辩论百端,相持不决。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5日,在武汉“二七”纪念馆举行的“二七”革命斗争78周年纪念会上,一位高高身材、带着几分静与书生气的中年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时,他是作为烈士后代特邀的,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言语不多,给人的印象是质朴与厚道。当主持人介  相似文献   
4.
在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之前。徐家棚可是远近闻名的地方。因为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就在徐家棚会合,这里有古老的“武昌北站”.是徐家棚的铁路渡船把南来北往的火车装上船,然后过江送上岸的。  相似文献   
5.
《文史春秋》2006,(2):27-27
3日清政府撤回驻韩公使,原有事务交由驻日使馆办理。 6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请,由部湘粤三唐分办粤汉铁路。 6日:北京警察改穿西式服装。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维新派思想家,中年在澳门定居。曾当过买办,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汉阳铁厂和粤汉铁路公司总办等。创办过贸易、航运等企业。主张“商战”,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力主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西方上下两院的议会制。其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原则,设立“议院”。  相似文献   
7.
自粤汉路权从美国合兴公司赎回以后,粤汉铁路进入粤湘鄂三省分省合办阶段。鉴于广东绅商的集股办法存在弊端,张之洞一再强调和坚持官督商办体制,岑春煊提出广东官商"合力筹款"的思路,由官向商征收台炮捐、船捐、酒捐、盐捐等,由官收存,作为官款、公款,发给商铁路股票。这个思路和做法遭到绅商的反对,由此而出现官绅分歧,1906年(丙午)年初引发官绅冲突,是为丙午广东粤汉铁路风潮。岑春煊指责绅商阻挠路政,申述征收捐费属于"就地收捐",争辩本省人集款建本省路的合理性。绅商则指责岑春煊苛捐虐民,扰乱路政。风潮发生后,岑春煊和绅商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绅商逐渐加紧了招股、收股的行动,并有初步成效。一直注重商权的岑春煊在张之洞和广东同僚的调停下表达了"但愿路事有成"的愿望,释放了被捕的黎国廉,颁布了同意商办的告示,铁路风潮得以消解,广东粤汉铁路的自办实现了由官督商办到商办的体制转型。风潮的发生和体制的转型是粤汉铁路自办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也是粤汉铁路筹建进展的结果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岑春煊和绅商都在探索筹款办法和体制问题,他们都不是阻挠路政或扰乱路政者,而是粤汉路政的推进者。  相似文献   
8.
田兴荣 《史学月刊》2007,4(6):53-58
六厘英金庚款公债,是国民政府以英退庚款为基金,在国内外发行的粤汉铁路建设公债。其成功发行与庚款基金确切担保、中英共管机制建立、国民政府高度重视及英国政府合作密切相关。该项公债,不仅为粤汉铁路提供了专项建设基金,也较大地提高了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债信,而中英共管机制的建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面对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湖广总督张之洞对修筑粤汉铁路的态度经过了从"稍缓筹办"到"速办"的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