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与方志出版社曾联合通知,要求获国家级奖励的方志进行简编。旨在便于检索和输入网络,更能扩大读者面。因种种原因,笔者并没动手,但一直在思考已出通志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继之琢磨简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出来有什么用?还认为不论佼佼者或平平者,都应如此。不仅有通知所言之好处,还能通过回头看与简编实践,获得更新更深的知识。不仅对二轮修成精品有利,而且对首轮未完成任务或不合格需要重修者也十分需要。更因二轮仍多新手,通过对上部仔细阅读研究,并亲自简编,实为变生为熟捷径,能修成佳志。  相似文献   
2.
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李新先生在《百年潮》1997年第5期发表《范文澜的"史谏"》一文,认为范文澜在1958年夏天写作的《中国通史简编》(共四卷,1976年以后列为《中国通史》前四册)隋唐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史志》2013,(6):F0002-F0002,F0003
<正>3月12、13日,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召开《黑龙江省志简编》(初稿)评议会。评议会由省志办副主任袁建勋主持,省志书终审专家、省档案局副局长梁尔东,省志书终审专家、哈尔滨市志办副主任宋洪军,省志书终审专家、绥化市志办主任王占元,省志书终审专家、省志办原党组成员梁滨久,省志书终审专家、  相似文献   
4.
1999年9月我有幸读到《黑河简史》一书。这是我从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近20年来读到的第一本地方简史。读这本书我是对照《黑龙江史志》1999年1—4期,刊登的张向凌同志《建议学点黑龙江历史》和范老的《中国通史简编》而阅读的。读之深有启发,大有教益。《黑河简史》资料翔实、细腻不繁琐;观点明确,逻辑性好;体例符合史体,纵分时期,横排史实;语言简明,文风质朴,文中多以事系人,典型人、典。  相似文献   
5.
《滇诗丛录》是《云南丛书》的一部未刊稿,手写本。连目录一卷,共101卷,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再论《十批判书》的撰著动机与论学宗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研究》2007,(3):129-148
对郭沫若抗战时期的重要论著《十批判书》的撰著动机做出新解,由此梳理其论学宗旨,再评其学术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十批判书》不仅意在反对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同时也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同行商讨之意。郭沫若不赞同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先秦诸子的某些评价,曾在《群众》上发文批评以墨子为"工农革命的代表"的观点。此文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内部引发了争论,《群众》刊发了对郭文的商榷文章。同志间的批评让郭沫若感觉不安,他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清算,以作为对批评的总答复。《十批判书》是以实事求是精神开展学术研究的典范,今人须联系创作的具体情境来研讨其丰富的学术史内涵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志简编》是一部宝典。读者可从这部宝书中感到它有八大优点:指导思想运用明确;志书体例结构完整;记述文体简明扼要;历史资料挖掘深远;历史发展记述简要明晰;记述范围划定科学;内容行文述论结合;提出希望、交待使命。我们应当修志、读志、研志、用志,充分发挥《简编》的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8.
5月,《江苏省志简编》(以下简称《简编》)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60多万字。精装印刷。为充分发挥首轮《江苏省志》的教化作用,提高地方志的社会效益,在省志全面完成之时,省地方志办公室即着手编写《简编》。该书根据首轮《江苏省志》92卷118册的内容进行缩编.共分8个部分.分别从环境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事记以及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等方面辑录了自有史以来至20世纪末的江苏历史与现状,全面、准确地记录了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1年4月至今,笔者参与《黑龙江省志简编》(原称《黑龙江简志》,2012年《黑龙江简志》(初稿)完成后,将其改为《黑龙江省志简编》(以下简称《简编》),但其内容和结构仍严格遵循简志体例)编纂工作已经二年有余。目前,《简编》编纂工作接近尾声。在2011年《黑龙江简志》(试写稿)完成时,笔者根据编纂实践撰写了《试谈编纂简志的几点体  相似文献   
10.
吴玢 《文史月刊》2012,(Z3):67-67
本文分析了范文澜的学术思潮渊源,并分析了其学术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