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凝 《收藏家》2006,(4):67-68
《收藏家》2006年1期刊王少石先生《清吴之阣松荫对弈图竹雕笔筒—兼谈吴之阣的生卒年代》一文,向读者介绍他在数年前以一幅荷鸭图换得访客一近四百年前的竹雕笔筒,但从图片看,我认为可能是一件利用旧材料雕制的现代伪品。而王少石先生文中所述有误。故拟文略抒己见,以供参考。王文说此笔筒“椭圆形、棕灰色、高15.5、口径13.1-14.7厘米。可能因为一度保管不善,笔筒受到潮湿环境的侵蚀,外观呈陈旧的木质感,光泽也较弱,内底已有些朽意。”从物件的尺码和图片所见笔筒比例失调,形象不美,口形几乎是鸭蛋状。虽说竹子天然生成,难以求得正圆,但此…  相似文献   
2.
李军 《收藏家》2006,(10):10-12
清代康、雍、乾年间,竹刻艺术处于鼎盛时期。在竹刻艺术的发源地嘉定地区,众多的竹刻艺人追仿周芷岩所开创的以绘画入竹之“平面深刻”与“浅浮雕”技法。而在其北边的江苏扬州,则出现了一位雕刻风格有别于周芷岩,并专以擅雕“平面浅刻”为主的竹刻名家潘西凤。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板桐、阪桐、天台天姥闲人,天姥山樵、天台天姥山樵等,浙江新昌人,活跃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侨寓广陵(今江苏扬州),以鬻艺为生,与当时风靡画坛的“扬州八怪”郑板桥、黄慎、李觯等画家交往甚笃,并与扬州名士蔡嘉、朱冕、汪宏等亦均有交往。潘西凤精于刻竹,颇…  相似文献   
3.
大璞不斫的明清金陵竹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 《收藏家》2006,(6):61-66
(一)竹子结实竿挺,虚中洁外,筠色润贞,皮坚质密,是竹雕艺人操刀的理想材料。竹刻也称竹雕,顾名思义,就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刻多使用竹茎与竹根施雕,用于雕刻的竹材应选择生长了3-4年的竹子,不宜太老或太嫩。太老出筋了,质糙不细腻,难以雕琢;太嫩则不经削剔,亦显现不出竹的细密纹理,失去竹刻的个性。竹茎圆而中空,适宜制作笔筒、臂搁、香筒等器物,技法多为阴刻、浮雕、皮雕与透雕。竹根节密内厚,纹理纠结,凹凸不平,巧妙利用其天然的形态、纹理、疤节甚至瑕疵,在造型上因质顺形,类物刻象,…  相似文献   
4.
竹刻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刻艺术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了竹刻工艺品,明中期以后竹刻艺术发展成熟,成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在江苏地区形成以朱松邻为代表的嘉定派和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这两大流派。清代是竹刻艺术的发展繁荣期,人才辈出,流派纷呈,把中国竹刻艺术推向了鼎盛。  相似文献   
5.
人类利用竹子的历史相当久远,但是由于竹制品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雕刻精美的竹雕,一般都是明代以后的作品。济南市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明清时期的竹雕精品。本文撷取其中的一部分作简要赏析,并以其为例,谈谈竹雕鉴定与赏析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润德 《收藏家》2011,(4):69-70
竹雕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历史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下可到目前的各大流派。  相似文献   
7.
陈维沅 《收藏家》2005,(5):57-61
余年逾古稀,追忆首件藏品始于音稚之年至今已逾一甲子矣!因崇尚完美故偏重于小品杂项文玩,因杂项之趣在于类杂,且争议性较低,小品之物虽小而有大器,更能于掌握之中玩赏,其小而美,美而精,精而巧,巧而雅,其情趣凡乐于杂项收藏者当有同感。  相似文献   
8.
穆朝娜 《收藏家》2012,(12):39-44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用竹制成竹简,用来记载发生的事件和典章律法等。此外,还以竹为胎制作髹漆器,供日常生活使用。西汉时期,人们仍然用竹制成竹胎漆器,有的还装饰上漂亮的花纹。由此,以竹为材料的漆器,除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外,还具有了产生视觉愉悦感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万新华 《收藏家》2005,(12):37-40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好的文房用具之一。挑选一只精美的笔筒,置诸案头,就感到舒适无比,笔筒造型的意趣甚至影响到文人的创作情感。其材质不一,形制各异,或素或花,工巧拟古,蔚为奇观。笔筒在中国古代文具中出现得较晚,据相关资料显示,笔筒的产生不会早于明代嘉靖朝。事实上,明中期以前的文献中未曾出现过“笔筒”这一词汇,同时,从古代绘画图像资料来看,明代中期以前的绘画中有关文人生活的场景也没有发现笔筒的踪迹(但其他文房用具、案头陈设均有描绘),说明当时还没有笔筒。大致到了明朝晚期,文人的案头才设置笔筒。而在笔筒产生以前…  相似文献   
10.
新华 《收藏家》2006,(6):93-93
清代竹雕丰富多彩,文玩、摆件十分流行。寿星端坐于假山石上,左手握住一小童子,右手捧一蟠桃,面目慈祥和蔼;假山石上有童子6人,玩耍嬉戏,形象传神,组成一幅寓意“多子多寿”的生动场景。其雕刻刀法以圆雕、高浮雕为主,刀工谙熟,技法精湛,可以说是晚清的竹雕佳作之一。(新华)竹雕寿星摆件@新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