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主张从破与立的角度再认识章学诚。章氏认为方志编纂有四弊,即地理化、人化与公化、类书化、非理论化。为此,章氏主张方志编纂应学术化、历史化。章学诚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日修志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史入志:章学诚方志学核心理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张从破与立的角度再认识章学诚.章氏认为方志编纂有四弊,即地理化、文人化与公文化、类书化、非理论化.为此,章氏主张方志编纂应学术化、历史化.章学诚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日修志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和章学诚,曾为修志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属于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但文章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形成过程和二人争论的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二人争论有性情和学术背景不同的原因.也有对修志争论体例的不同认识,但是没有涉及方志学科属性的争论。方志的形成与现代学科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章、戴之争与方志学科属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洪亮吉和章学诚同为清代中期修志名家,在方志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们在日常的学术交往中,关系密切,交流频繁。但由于两人修志观点的不同,在纂修方志的问题上却有一次论争。这是在当时的学术背景下,由于学术思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关于在州县成立搜集、保存方志资料的专门机构“志科”的倡议颇有卓见,有很大的现实启示作用。针对当代“志科”及资料搜集现状,建议加强地方志资料机构建设,构建修志人员与地方志资料机构相结合的地方志资料搜集体系,即建立地方志资料呈缴本制度,建立全方位的地方志资料采集制度,注重资料搜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数字方志馆。  相似文献   
6.
汤文博 《安徽史学》2008,7(4):123-124
20世纪以来史学史领域关于章学诚的学术研究成果已经是蔚为大观。学者们围绕《文史通义》,主要从史学理论和学术思想两个方面,对章氏的学问进行注解和诠释。至今学界鲜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章实斋和《文史通义》。笔者以为实斋先生的文字所折射出的学术思想和他的性情似有内在的联系,其朱陆异同论就是立足于个体——不同人的性情——提出的他对于统一性的儒家之道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降,国势衰危,随着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思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在晚清民国的影响与折变.从"六经皆史",到"夷六艺于古史",再到"六经皆史料",此说之备受关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学的衰败及其主导地位被史学所取代,而经典自身不能不以"史料"的身份寄身于"史学"的历史命运.经典之权威地位的丧失与"六经皆史"说之提升齐头并进、恰成反悖而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尤为深刻地反映了时势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又是方志学的奠基人。他的学问相当渊博,在学、哲学、谱牒学和教育学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学。他到41岁方中进士,但却从未做过官,因此,他的一生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9.
“六经皆史”说井非章学诚始倡,却被他特别强调,是他学术理论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认为,章氏“六经皆史”说并非贬损经的地位,相反,而是借重史学“道不离器”的传统,矫正心学的积弊,恢复经学的本旨。“原经”成为章学诚毕生追求的学术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讲求学术性是我国修志的一个优良传统。章学诚在论及修志问题时说:“每事必思其所以然,而求其是尔。”(《方志辨体》)而首先提出地方志学术性命题的是胡乔木,他在听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工作汇报时说:“从事地方志工作,还是要搞学问,而把它作为学术工作来抓,本来不是行政性的事。修地方志,应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过去修志是一些很有学问的人去做的,它本身是一项学术性的工作。”(《胡乔木同志谈新编地方志》,载《上海修志向导》,1992年第6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