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兰"是古突厥语驳马ala-hala复数形alan-halan的音译。驳马部别名曷剌是古突厥语ala-hala的复数形alat-halat的音译。驳马部别名遏罗支是古突厥语ha-la-??>a-la-??(有驳马者)的音译。古突厥语ala-hala最初是斑驳色马匹之义,后衍生出斑驳色之义。  相似文献   
2.
王新青 《敦煌学辑刊》2006,3(3):133-140
现代维吾尔语第三人称代词单、复数u/ular,在古代文献中常被写作ol/olar。本文运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系统考察了ol一词的用法,认为该词的演变过程应为:in*〉*αν〉ov〉oλ〉o〉v。  相似文献   
3.
伯克制略考     
伯克系突厥语的音译,意为“王”、“首领”、“统治者”。从10世纪开始,至清朝晚期,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均实行伯克制度,历时近9个世纪。伯克制在稳定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19世纪中后期,带有浓厚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的伯克制度明显暴露出了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诸多社会弊病,严重阻碍了新疆地区的进步和发展,1887年,清政府正式取消了伯克制度。  相似文献   
4.
宋奕  徐安 《中华遗产》2005,(5):62-73
大元帝国宏伟壮丽的首都——《马可·波罗游记》中神奇繁荣的“汗八里”城(突厥语,意为皇帝之城),让古今中外的人们无限向往。我们问投身此项考古研究多年的徐苹芳先生:“元大都在哪儿?”老先生用手向下一指:“在下面呢!”于是我们试图穿越时空迷雾,去寻找这座消失了的梦幻之城……  相似文献   
5.
突厥与隋唐、回纥与唐宋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深受中原文化辐射,因此古代突厥语中有大量汉语借词。这些借词的突厥语读音与汉语中古读音非常接近乃至相同,这在《阙特勤碑》、《敦欲谷碑》、占卜书的词汇中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6.
呼斯乐 《民俗研究》2017,(1):110-115
蒙古语"猴"——"bein"("mein")源于古印欧语系的梵语,经由佛教的传播曾经广泛流传于匈奴、突厥部落,最终以不同的形式在蒙古语和古代汉语文献中得以保存和记录。由于源自佛教的"bein"("mein")一词具有神圣性,故蒙古族十二生肖纪年法采用了该词汇,而没有采用作为物种属性的"■"(猴)一词。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学界对《暾欲谷碑》所见türk sir一词没有较为满意的解释.笔者最近在研读突厥鲁尼文碑铭以及查阅相关书籍时发现,对此问题进一步推敲甚至作个诠释已有可能.经研究,碑铭所见türk sir可能与汉籍史料所记“锻奴”有关,即与突厥炼铁有关.  相似文献   
8.
《山茶》2011,(7):38-38
达瓦孜在维吾尔语中意扩高空走掣,它是维吾尔族绵延千年的一种杂技艺术表演形式。成书于1072年至1074年的《突厥语大辞典》中就有“走软绳,耍达瓦孜”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9.
巴战龙 《丝绸之路》2008,(10):66-67
尽管事先已经知道河西走廊是一条文化与族群的走廊,可是谁能想见,在草疏人稀的明花滩上竟有如此的城郭,庄堡,墓群,烽燧、庙宇、“土墩的故址遗迹。这还不算最近半个多世纪由于人为破坏而消失的石人、佛龛、经卷以及突厥语族群的窟窑式墓葬等。不过,幸运的是,还是有一些故址遗迹历尽沧桑“活”了下来.草沟井城及其周围的庄堡、汉墓群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特别是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撤出了中亚,汉文史料中有关天山地区的记载非常稀少,因而文化转型前夕当地的政治、经济形势,至今并不清楚。本文不同意美国著名中亚学者普里查克关于文化转型前中西部天山地区存在着一个强大的葛逻禄汗国的观点,并且用穆斯林文献和汉文文献的比勘,说明当时的中西部天山地区处于政治分裂之中,这种政治分裂扫去了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上巨大的政治障碍,为某些部族接受新的宗教信仰并进而发生根本性的文化转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