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也许是职业使然,我欢喜反思。历史学家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传承者、守望者,还应是阐释者与思索者。反思并非怀旧,更不是迷恋往昔;应该通过不断反思,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结起来。司马迁早就参透其中奥秘,他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究”,没有“通”,就难以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
赵建伟 《神州》2012,(6):50-51
探究活动是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索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探究活动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初中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有效载体。但目前在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索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索精神。通过研究表髓,初中生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主动探索的欲望增强,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观察记录能力得到加强,初中生提问意识进一步加强,刨根问底的习惯得到养成。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框架内: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特殊性意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体现为研究性教学与各种基本教学形式的交叉互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体系的过程;研究性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4.
赵琪 《史学集刊》2012,(3):116-122
从《尚书·周书》的诸篇诰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政治家们已经得出天命以民心为依归的观点,并以此来解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递嬗。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了该思想,并进一步以其来解释三代以前的历史递嬗。司马迁在思考天人之际时,既继承了周公、孟子的上述天人思想,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常";同时又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思考,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变",从而最终做到"通古今之变"。在此,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实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这正是他能够"成一家之言"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于上古时期的巫术文化,对《大学》的上古背景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仔细辨识"德"、"学"等字义的前提下,从三大纲领、八大条目和义利之辨三个方面,依据"明明德"的天道启示,详细阐述了儒家经典的人格修养"忠恕之道,一以贯之"的深刻内容.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敬畏之心、反省之心、创新之心等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人格修养的途径与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连荣 《民俗研究》2004,(3):196-201
最近拜读了安德明的新著《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感受颇多。想在此与同行分享一下自己读后的一些感受,以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回想2008年,骤临罕见大地震,多少现象如昨日,心灵震撼依然。深感个体生命脆弱,更识人类意志强盛,常思人与自然关系,领悟科学发展义理。回想人类历史,心潮翻腾难息,先贤业绩,多是人类搏击自然。从“天人合一”思想,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人之所为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所指的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是指《尚书·禹贡》“九州”中的“荆卅”地区一带,其地望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江西两省的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前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我们解释历史,探求历史规律,从而透古看今,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一批学者陆续对中国环境考古学史的研究做了工作.周昆叔先生的《环境考古》一书全面介绍和总结了20世纪中国环境考古的研究概况,分阶段回顾了中国环境考古的开创和发展历程,主要通过对实践成果和技术发展的考察,将中国环境考古学分为萌芽、蓄势和拓展期三期.  相似文献   
10.
余英时最近获唐奖首届“汉学奖”,得奖理由称,余英时“为司马迁的治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做了最佳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