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代东胡族的势力未曾到达辽西滨海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辽西和朝鲜半岛北部的短茎式青铜短剑,是古代东夷诸部族共有的一种短兵器,与东胡族无关。战国时期燕国北部的长城分内、外两线,其外线长城就是后来的秦长城。将《诗经.韩奕》中的“追”字释为“(氵嵗)”,并无充分的依据,不能由此得出东北曾存在韩侯国的结论。古肃慎在今牡丹江流域,将“貊国”比定在“二江”流域,位于今张广才岭以西,从方位上说,与“肃慎在白民北”的记载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
作为韩国民族的祖先而不时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貊问题,依据人们对文献本身的考证和解释历史的观点,或多或少并非没有不同意见的。无论貊是韩国民族的全部构成成员或是部分构成成员,决不能把它从韩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中排除在外,这是不言自明的。多年来,一直牵挂着貊问题的作者,认为有关貊的研究直接关联着韩国民族的起源,确信只有把韩国文化的起源同它结合起来,在民族的  相似文献   
3.
说“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貊”地近燕,是一重要的古族。先秦即以“蛮貊”泛指非华夏民族。汉以后单称的“貊”指高句丽及其别种,它与先秦“貊”的关系尚有待考古学帮助解决。战国已出现“胡貊”并举,它固化为一合成词后可指匈奴或一切北方民族。“秽”本是“貊”之外的另一族,汉代因和“貊”同处东北,遂连称“秽貊”。固化为一词后可指不同的东北各族。  相似文献   
4.
"秽貊"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影响最为深远的族系之一。研究表明,"秽貊"族在新石器时代以来就已活跃于东北之鸭绿江、浑江、太子河、辽东半岛和松花江流域等地区。西周初期,周王室对"秽貊"等族的"财用、九谷、六畜之数"以及"夷秽"等族人的情况实行了有效的监控,这说明"秽貊"族与中原文明的联系更为紧密了。同时,史料证明,当时的"秽貊"族有西迁之迹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部分"秽貊"族人或为中原文化所同化,或为北方强悍族群所融合。秦汉以降,秽貊族主要聚居在现今东北及朝鲜半岛部分之区域。此时的秽貊族受秦汉王朝政权的影响最为深远,当王朝兴盛时,"滅、貊、倭、韩万里朝献",而当王朝衰败时,则"濊貊连年寇钞"。因此,"秽貊"族的发展其实与中原王朝的存亡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各省经济在不断发展。而旅游的发展更是为各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目前,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形式。东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资源,多个民族的集合,使东北地区的民俗旅游更是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秽貊民族是东北地区灭亡的民族体系,但是其民俗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6.
夫余是我国东北古民族之一,对夫余的研究尚有异说。本文认为对夫余的研究从秽开始,秽与貊连称始见于《诗·大雅·韩奕》。秽之古称为夷,秽是从夷中别出以义称秽。秽与貊有历史的融合过程,并发展为语言相同的语族。史书中称夫余者不同部,亦不同地。作者认为《后汉书·东夷传》的夫余在辽东郡北的鄣塞外;北夫余即北沃沮,在今图们江北至兴凯湖以及今延吉、和龙一带,属貊,亦称白民;东夫余即东沃沮,在今朝鲜咸镜道地;南夫余是就北夫余而言,指原北夫余南部之地与北夫余为同属。作者是从诸夫余之地望、社会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并认为在神话传说中保留氏族的真实,不能因为是神话而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7.
也谈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与都兴智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兴智《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所主张的古朝鲜曾占有辽东、辽西以及关于貊人未曾生活于辽东、《山海经》所记“貊国”分布于辉发河、北流松花江流域等问题,都是值得商榷的。治史应重视文献考证,而后者并非“改史求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从地理方位以及相关记事分析,《三国史记》所载"靺鞨"就是见于中国史书的居住在朝鲜半岛东北部的秽人,与肃慎系民族以及沃沮人都没有任何关系。新罗、百济将高句丽控制下的秽人称为"貊"并习惯译写为"靺鞨",金富轼不察,照录进《三国史记》,才引发了后人理解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10.
在高句丽原始宗教中,隧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手文献和音韵的考证,揭示了隧神便是秽神,亦即高句丽后来奉祀的夫余神。传说该神名曰柳花,系河伯之女,其实,柳花本身便是河泊。高句丽史中出现的隧神、夫余神、柳花、河伯,名虽繁杂,不过一神而已,追其根本,乃是高句丽的母系祖先。通过诸多迹象分析,这位高句丽的母系祖先,实际上就是华夏古史传说中的人类共祖女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