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敏 《民俗研究》2003,(2):197-199
《应用民俗学》是由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的一部民俗学专著。该书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分绪论、应用对象论、应用功能论、应用资源论、移风易俗论、当代应用概说、应用前景论、结语几个部分,系统地探讨了应用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并在一些问题的探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丁俊辉 《沧桑》2010,(4):34-35,51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山西传统乡绅刘大鹏对于此变革阶段俗变的态度来条梳该时段移风易俗的推进进程,包括各阶层对于新俗的接受和认同程度、主要的推动力量以及教化在移风易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的移风易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大一统形式下共同文化心理汉化的过程。从汉代思想家到君主无不重视风俗的重要性,赋予其特定的政治功能并付诸于实践。儒学思想指导下的移风易俗呈现出礼俗合一的变化,在风俗的差异性中有了同质的内容,对汉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移风易俗”是中国民俗学中极其重要的理论。 这一重要理论起源于何时,有些不同看法,需要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并没有一落千丈、日就衰败,实际上传统慈善的影响力依然广泛存在,依然在社会上发挥着原有的职能,这在清末社会转型的最重要时期表现了出来。社会风俗的改良需要借助传统善堂善会的影响力,群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借助传统善堂善会的影响力,就连新的近代慈善组织建立也深深受到传统慈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蒙阴县旧志现存五种,一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志,由知县杜洽主修,仅见于有关记载,现未发现,故未搜集到手;二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志,由知县屈逸乘主修,缺卷一;三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志,由知县刘德芳主修;四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志,由知县沈黼清主修,共四册,缺卷三;五是《蒙阴县民国志资料》,由黄星垣、赵家琛编纂,时未刊行。蒙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时数年,对搜集到的三部清代旧志进行整理汇编。  相似文献   
7.
李满星 《丝绸之路》2012,(19):15-22
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秦腔,堪称华夏之声。《诗经》里的"国风"、"秦风"、"豳风"不少篇章,就是最早的秦腔。大秦之声,是汉唐雄风,是"关西大汉手执铜琶高歌大江东去"的遗响。博大精深的秦腔,是秦地的文脉。沿袭百年不衰的易俗社,是解读秦地文脉的密码。启迪民智易俗社2012年8月13日,和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剧社"的中国最古老剧社——易俗社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易俗社将秦人文脉沿袭百年,长盛不衰;数代易俗人,始终如一地坚持移风易俗,身体力行地与时代同步,赢得了举世敬仰。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来是一个重视风俗的国度,至迟在西周时代就已建立了采风制度。及至春秋战国时代,风俗开始成为先秦诸子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风”、“俗”两字首提者为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风俗”一词,最早提出则是苟子,“广教化,美风俗”。不仅如此,能否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秦国就是一个成功转变风俗的国家。入秦汉之后,风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海聪 《民俗研究》2015,(1):112-120
历经百年,中国饮食风俗的变革几经移易,“分食”与“共食”在中国仍然是高下难分。总体上看,整个近现代的饮食方式变革之讨论与实践的实质,与其说是一场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明冲击后的饮食风俗改革,不如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饮食文化所历经的一次现代化的本土尝试。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不只是满足人类温饱需要的生理行为,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在当代公共生活中,饮食风俗也将在现代卫生与身体观念的影响下,通过民众的传习与接受,不断潜移默化,约定俗成,形成契合当代中国人的饮食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唐代的民间淫祠与移风易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间淫祠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 ,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民间淫祠在唐代社会非常盛行 ,主要表现为各种名目繁多的“生祠”、祭庙以及巫鬼信仰。唐政府及各级地方官对民间淫祠 ,基本上是持禁绝或改造的态度 ,为此曾展开过一系列移风易俗的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