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越宋朝     
《山茶》2014,(5):10-10
前些天在杭州。和几好友一起喝茶。谈起时下影视剧和小说中时常出现的“穿越”,我突发奇想:“如果让各位穿越往昔.你最想回到哪个时代?”“当然是宋朝!”两位男士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2.
陆安 《文史春秋》2008,(5):27-31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伴随着列强的铁蹄,很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名为传经布道,实则推行文化侵略。但是,却有这样一位德国传教士,抱着拯救苍生的淳朴念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被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打动、所震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不移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矢志不渝,奉献终生。他,就是卫礼贤。  相似文献   
3.
刘永 《文史天地》2012,(1):23-24
容闳,近代中国留学耶鲁第一人,可算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归,被誉为“中国留学之父”。这位海归曾满怀报国之志,为了改变国家的积贫积弱,满腔热情地给政府提各种建议、改革方案。然而结局怎么样?可说是屡战屡败。一盆盆政治凉水不断倒向这位海归,  相似文献   
4.
田洪远 《黑龙江史志》2013,(15):137-137
近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试图收回山东主权的努力失败了,分析其原因,其中积贫积弱是当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最根本因素,它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是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清末"立宪",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廷下诏宣布"变法"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清廷覆亡前夕这段历史时期里,清政府在迭经内讧、  相似文献   
6.
提起宋代,人们会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其实,在两宋320年的时间里,从军事上,最后没有打败辽、金、元,但在经济文化领域,是超过汉唐的.从钱币方面看,无论钱名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年号为文、书体多样、铜铁并用、纸币出现、银铤定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陈寅恪先生曾评价宋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一个历来公认为积贫积弱的赵宋王朝,为何能创造登峰造极的文化盛世呢?当然,原因很多,不过有一点,与宋朝皇帝的用人原则和用人态度是极有关联的。宋太祖善用旧人。史上素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之说,历代开国皇帝也惯用杀戮的方式对待先朝旧臣,以肃清旧影响、重建新秩序、巩固新政权、凸显新气象。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夫之身篡位,对后周一班旧  相似文献   
8.
提起“南宋”,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南宋军事上妥协投降、苟且偷安,政治上腐败成风、奸相专权,经济上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文化上纸醉金迷、纵情声色,是一个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偏安小朝廷。  相似文献   
9.
张湛彬 《百年潮》2002,(6):42-46
第一代北大学子,晋西北新学的先驱 牛友兰,名照芝,1885年出生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幼时在本村温家私塾和城里嵋山书院读书,21岁时考中秀才.1906年牛友兰赴京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在京求学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和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先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主张影响着他,继而又潜心研读孙中山的著作,研读了同盟会主办的<民报>等进步刊物,使他认识到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之所以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取豪夺,主要是中国自身的贫穷落后所致.而要改变这种积贫积弱的落后状况,必须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必须改革社会,唤醒民众,扫除愚昧落后,提高国民素质.这些先进思想的影响为他一生的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历史是过去的事实,承载着丰富且连贯的经验和教训。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救亡图存,使得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从废墟中走出来,最终扭转国运颓废,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始终重视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精准把握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