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时科举制选官,除了五品以上的高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六品以下的官员皆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均须到京师长安听候铨选。候选者按铨选标准经过考核,优者授职迁官,劣者停职滞留。铨选标准有四,或称“四才”:“一曰身,体貌丰伟;二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教科研将立足点置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能够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使教育教学实践产生质的飞跃。然而,学校教科研工作如何开展才是有效的?如何避免当前普遍存在的课题研究"两头重,中间空"的现象?如何评价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校本科研的目标?我们认为,区域评价机制的建立和调整是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建立区域教科研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状元趣事     
吴昆 《文史月刊》2014,(1):80-80
中国自科举制创立到废除,总共出了592位状元。 李蟠是清朝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是个农村汉子,身材较胖,很能吃,虽然脑子不聪明,但是非常勤奋。因为考试时间长,李蟠带了36个馒头上了考场。无奈李蟠写字非常慢,馒头吃完了,李蟠还没有写完。李蟠饿得受不了,只好向监考官要馒头吃。监考官见他可怜,便又给了他几个馒头。康熙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赞扬李蟠的苦学之心,又看看李蟠的文章还行,就破例让他当了状元。这件事马上传外了,有诗云:“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  相似文献   
4.
木乔 《世界》2006,(2):12-13
我们应当记住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2005年12月29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天属于中国广大农村和亿万农民,经济快速发展并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正在为建设新农村开始一些实质性举动。  相似文献   
5.
王毅 《炎黄春秋》2006,(1):73-76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酝酿已久的大事,即清政府接受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湖总督张之洞等人建议,下令“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改行“多建学堂、普及教育”的新式学校教育。由此,中国自隋唐后施行千余年的科举制被废止,从而开始了全面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进程。今天回顾和体会这百年间教育发展的历程,仍可从中得到教益并生出许多感想。  相似文献   
6.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举国皆知的旧上海“三大亨”,随着世道变迁,“三大亨”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和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一7月6日在哈尔滨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位专家学者,共提交了55篇论文,反映了科举制与科举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次研讨会中,各位代表集中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兹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浅谈总纂     
“总纂”一词,理解各异,似无明确界定。有的视为志书编修的全过程,既包括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加工审定,直至成书出版,由肇始而终结的全部。有的视为一种职务,即实施总纂的人,是志书的总体设计、组织和审定,实为该书的主编或总编。本暂且把总纂看作编修志书的一个步骤、一道工序、一个阶段,即通常划分的分纂与总纂两个阶段中最为关键的部份,犹如会战的攻坚,战争的总攻,成败在此一役,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9.
1、二つの60年 2005年といぅ今年は、1945年の太平洋战争终结后60年に当たるとともに、1905年かちは 数えお は100年でをぬみまょ 。1905年と は日露战争の终结した年でをぬみまょ。  相似文献   
10.
赵锋 《神州民俗》2009,(10):77-78,87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取士制度,自隋唐发轫以来,在长达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对中国社会结构、国家管理、官吏体系、人才选拔、教育发展、文化传承促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影响。科举制度自上世纪初以来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判,被视为扼杀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本世纪初后,不少学者也开始为科举制度“呜冤叫屈”。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褒贬进行反思与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