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定开元寺三门楼是唐代该寺的山门。唐如意元年(692)高僧日宝所建,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重修,清道光年间仅存下层12根八角形石柱和一根横梁。清末民初石柱大多倒仆,1980年运至隆兴寺保管。1992年,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专业人员对残断的石柱进行了拼对、测量、记录。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残存石柱上的文字和线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依据有关资料对三门楼式样进行了揣测。现残存的12根石柱虽风化剥蚀较重,但依然是研究唐代地名、官职、宗教信仰、建筑、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2008年,经粘接、修复的12根石柱重立于开元寺。  相似文献   
2.
鄂西土家族民间舞蹈肉连响与佛教关系密切。它延续古代巴人军乐舞遗风,融会打莲湘的动律节奏,秉承“泥神道”的舞姿形态并吸纳莲花落的曲调唱腔,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源性和承继性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南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3.
刘英 《满族研究》2004,(4):77-82
清代帝王陵寝,均择圣地为万年吉壤。在陵寝的建造上也相当奢华。采用大量砖瓦木材与石材。随着石材工艺的成熟,这些石件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装饰性。装点着帝王陵寝的地官、建筑的坐基、陵寝的神道。精湛的石雕技艺,精美的地官,高耸的须弥座,威武的石雕群,含概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丰富的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张义 《世界》2004,(11):40-45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川鄂边境,东连荆襄,西通巴蜀,南接彝陵,北临武当;秦岭、大巴山东段的茫茫群峰竞相耸立于3253平方公里的林区境内,千峰攒簇、云遮雾障,地势西高东低。林区3000米以上的高峰6座,素有“华中屋脊”之称;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有“华中第一峰”之誉;最低点位于下谷乡石柱河,海拔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相对高差2707.4米。神农架为湖北省境内长江和汉江的第一级分水岭,水能资源丰富;水系发育成树状,分属香溪河、沿渡河(神农溪)、南河、堵河四个水系。在神农架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远古时期已有人类活动。1986年,在神农架红坪地区,又发现了神农架远古人类旧石器遗址。1989年湖北考古工作者在神农架又发现了原始人类的早期石器,估计有近200万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何若可 《风景名胜》2008,(6):116-117
"这些挺直如颈,头上顶着一颗颗圆形大脑袋,看上去像蘑菇的石头叫作‘蕈状岩’……这些方方正正,看上去比菜市场里卖的豆腐还整齐的石头叫‘豆腐岩’……还有还有,这些像烛台一样的圆锥形石柱人称‘烛台石’!……"只要朋友一来,我就摆出地理小专家的样子,给他们介绍起台湾有名的野柳地质公园。台北七日之旅,全在这《爱台湾》的Flash里留了纪念。回来了好些日子,我没少在友人面前显摆。  相似文献   
6.
《大元故周侯神道之碑》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南6.5公里之南王乡南王村西约100米处,为定襄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为青石质,通高355厘米,宽122厘米,厚45厘米(图一)。碑首呈半圆形,高96厘米。碑首正面,边刻二龙戏珠,龙首向下,嘴闭合。碑额篆书“大元故周侯神道之碑”,三行九字(图二)。碑首背面,亦刻二龙,形如碑首正面,中心无刻字。碑身高259厘米,两边为抹棱,饰以云纹,左下边饰以龙纹,龙首模糊。碑座深埋地下,形制不详。  相似文献   
7.
1、本土宗教一神道影响日本人的生死观 日本是个多信仰的国家,日本人在信奉一种宗教的同时,大多数人都会兼信奉其他宗教。这表明,日本人是比较容易接受各种宗教的影响,在精神思想上也较容易接受所信奉宗教的思想意识渗透。有统、十显示,在诸多宗教中,信奉神教的超过一亿人,信奉佛教的约有九千万人,其他如基督教约为一百五十万人,  相似文献   
8.
日据东北时期,为了在伪满境内营造出一个万民崇奉的"国家信仰",从而达到钳制民众思想,操控傀儡政权,实现将东北地区在文化上与中国母体彻底剥离等政治目的,日伪当局先后颁布了大量相关法令并辅之以各种行政手段,将伪满"国家祭祀"的基本内容由初期的"尊礼崇儒"调整为中后期的"惟神之道",并将其纳入日本"国家神道"体系,最终实现了伪满"国家祭祀"的日本化。伪满"国家祭祀"的整体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传统儒教的扭曲复兴、日式祭祀的强行植入和"惟神之道"的全面垄断。显而易见,殖民者这种思想文化和精神信仰上的强加手段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招致了溥仪及其部分随属和广大东北民众的普遍心理抵制。  相似文献   
9.
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保护是中国政府援助的二期项目。茶胶寺东门神道由于历年战争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地面遗迹几乎已不存在。为了探明茶胶寺东门神道的基础结构及形制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保护,本文通过采用地质雷达物探的方法进行探测、分析,基本探明东门神道的边界范围、基础深度以及探测范围内地基内存在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罗敏 《世界历史》2022,(1):92-104+155
占领时期盟军对日本施行间接统治,通过日本官僚系统推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但改革实践证明将日本官僚当作技术工具加以利用的政策过于理想化。在宗教领域改革中,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民间信息教育局对文部省宗务科实际上采取了利用与防范相结合的政策,在废除与保留宗务科之间多次反复,呈现“钟摆化”特点。间接统治对日本官僚虽然具有强制约束力,但占领政策与官僚自身利益相冲突,因此占领前期文部省官僚扮演了被动合作者的角色。占领后期受冷战格局影响,盟总与日本官僚的对立性减弱,民间信息教育局也做出妥协,面临被废除危机的文部省宗务科最终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