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祁连骑迹     
雷虎 《旅游》2016,(4):50-55
祁连山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山,因为历史书中总会提到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山的三种景致:祁连山的东部降雨相对丰富,植被繁茂,森林蓊郁;中部的祁连山以哈拉湖为中心,雪山多,冰川壮丽:西部则呈现出荒漠景观,千沟万壑的大山寸草不生,具有一种苍凉的美感。站在祁连山面前,看山峦起伏百里不绝,内心受到震撼的同时,依旧觉得云雾缭绕的它深邃如谜。只有真正深入,亲自走过,才会明了巍峨的雪峰,是如何伸向荒漠,成为了甘泉。河西走廊又是怎样在这座山脉的庇佑下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2.
高丙中 《民俗研究》2007,(3):251-257
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的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昌仪先生。  相似文献   
3.
吕微 《民俗研究》2007,(3):238-250
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卡琉斯的愤怒……(荷马《伊利亚特》第一卷)一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08,(5):45-48
透明梦柯冰川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北县石包城乡大雪山老虎沟内,是1959年被中国科学院高山冰川研究站的专家们发现的。“透明梦柯”是蒙古语,意思是高大、宽广的雪山,在中国冰川研究文献中被称为“祁连山区大雪山老虎沟12号冰川”。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祁连山区森林的破坏与变迁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祁连山区宜林面积为2000余万亩,但现有林地面积仅700多万亩(食蔬林、灌木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不足15%,其减少的原因盖在于历史上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之故。本文考索有关文献资料,对历史时期祁连山区林草资源的破坏状况作了系统探讨,以期为今天本区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河西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惜鉴。  相似文献   
6.
祁连印象     
刘希国 《丝绸之路》2012,(11):24-26
车驶出南丰炒面庄村,一路逶迤就进入了古时河西要塞——大斗拔谷,祁连山便矗立在眼前。群峰并肩,携手相拥,由西北蜿蜒至东南,邈远苍茫,恍若云溪,与近处的苍崖铁树、云岫岚烟形成两种明显的界面,构成一种仰望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陈宜强 《攀登》2008,(5):F0003-F0003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有关西汉时期的文献记载,可知西汉祁连山并不专指一地.月氏始居地之祁连与霍去病攻匈奴所至祁连山对应今河西祁连山,李广利与匈奴右贤王交战的祁连天山、田广明将军号中的祁连对应今东天山.两山皆被匈奴称为祁连,都有"祁连""祁连天山"的汉语称呼,后一山也被称为"天山",前一山尚未见有汉语"天山"之名,表明当时中原汉人对两山称呼不定.东汉时期,两山在中原汉人的称呼中基本已各有专名.这一变化与西汉西向开疆拓土畅通丝绸之路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中原汉地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户晓辉 《民俗研究》2007,(3):258-262
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界,由芬兰学者阿尔奈(Antti Aarne,1867—1925)和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 Thompson,1885—1976)共同完成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称为国  相似文献   
10.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张掖,也是蹲踞在河西走廊蜂腰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更是盛产祁连美玉的大本营。就是这一个个非凡大气的文化元素,扮靓了张掖的“金”字招牌。玉石,吸天地之精华,纳山海之灵气,可以说是在各种天然因素、自然条件巧夺天工般的演化下日渐形成的。《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也。”相传,大凡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存在,足见其神奇、珍贵。据专家鉴定,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锌、镍、钴、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