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文 《神州》2014,(17):43-43
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与发展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礼教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服饰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并且在穿着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伦理道德。本文通过对儒家礼教文化进行详细剖析,从中分析中国传统服饰中体现出的意识形式、审美观念、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李祖军 《沧桑》2009,(3):241-242
陈忠实以深厚的生活和艺术功底建构了一个蕴涵丰富、容量巨大、艺术震撼力强劲的独特世界,这就是他笔下的白鹿原,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蕴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白鹿原》通过宗法文化思想来揭示历史,以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对20世纪中国农村,尤其是陕西农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以次来展示生命存在的沉重和历史的沧桑变革,展现生命存在和历史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4.
惧内俗称“怕老婆”。中国传统礼教,妻子敬服丈夫天经地义,而魏晋时期上层社会却出现了怕老婆的风习,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处理妻妾关系时,丈夫害怕妻子而不敢公开纳妾。一般情况下,魏晋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并非一夫一妻制,而是围绕男人为轴心,实行一夫多妻制。名义上只有一个嫡妻,但可畜妾,而侍妾数目并无具体限定。然而,在其上层社会中却出现了不敢公开纳妾的现象。如东晋名相王导,虽然有“王与马共天下”如此显赫的地位,但是,却因怕老婆而不敢公开纳妾。  相似文献   
5.
宋梅 《神州》2011,(16):107
女人,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名词。一看到这个词就会同女儿、姐妹、妻子、母亲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的礼教把中国女人封杀在这个很具体的名词中。新民主主义时期,女人们开始反抗,摸索着寻找自我。她们偷偷地扯掉裹脚布,咬着牙剪掉了长发,冲破了艰难险阻才踏上了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解放后女人  相似文献   
6.
清末修律中关於“无夫奸”的思想论争颇为激烈,引起朝廷、督抚、资政院以及报刊传媒的广泛关注。论辩双方甚至人身攻击,并各引外援,组织政党,可谓清末思想变迁史上的难得案例。不过既存研究往往囿於传统“礼法之争”的论述框架,过於强调西方法理和中国礼教竞争的一面,忽视中与西、新与旧等因素其实可以并存於同人同事。论辩双方在很大程度上分享着共同的思想资源。时人积极参与讨论,其旨趣也往往不在法律本身,而是关注时政和国家的未来。其中的收回法权问题始终制约着论辩双方的思路,礼教的地位因为可能影响到国权而受到质疑,对於五四时期的思想道德革命不无引发之功。  相似文献   
7.
民初以来,董康的法律思想发生变动。经过对清末修律的反思,董康逐步提出"知新—温故"的成熟理念。自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知新—温故"思想的指导下,董康对"中"(中国固有特色)与"西"(世界共同趋势)作出区分,就民国刑事与民事立法改革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主张《刑法》在符合大同趋势的基础上,注重礼教传统与社会现实需要;《民法》前三编可以符合世界趋势,但《亲属编》《继承编》的修订应当注重身份关系与社会习俗。董康希冀借此减少立法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龃龉。应当明确的是,董康主张的"温故"是在"知新"基础上的"温故",其主张恢复的礼教是与法律共存的治理手段。归根结底,一方面,董康所提出"知新—温故"之宏观理念,与文化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法界群体反思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董康所提倡规复本土合理制度、促进立法文本与法律适用符合社会及其文化、"一切法律,悉随社会为转移"的具体主张,在法界众多反思者中显得更为明确、有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朝统治建立主导价值意识形态以规范社会生活的历史产物。康熙的礼教观确立了清代礼教的一般意义、社会功能、人伦价值和基本行为规范,并在政治伦理实践中确立了“以德化民,以刑弼教”的国策及其政治伦理原则,完善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康熙的礼教观不仅在130余年的康乾盛世的政治、学术上有重要的影响,甚至与有清一代的礼学研究、社会民间礼教风尚的发展以及上层显贵和封建大吏礼教观的塑造,都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龙正并不是一位名宦,更不是一位大儒。在晚明政坛上,他做过不算小的官,在中央政府机构曾有过较为活跃的言行,对晚明的动荡时局怀有深刻的认识。他也曾努力倡行地方慈善事业,积极从事明末大灾期间的救赈工作;还与东林党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注国家的社会政治发展;而且在理学上也颇多独见,是晚明江南地区威望远高于县令的一位特殊人物。  相似文献   
10.
红旗迎风舞,万里山河笑。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宁夏大学白述礼教授继《大唐灵州镇将》后所著《大明庆靖王朱栴》一书(以下简称《朱栴》),于2008年8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研读后倍感兴奋。《朱栴》一书的出版,不但梳理了明朝庆藩王府的历史,而且对研究整个明代宁夏历史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