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阙形龛是汉地工匠对佛教艺术进行改造的一次尝试。由于西王母图像和佛教图像长期存在互动关系,是汉代工匠改造佛教艺术的出发点,因此如果追溯其源头,西王母图像成为此文讨论的切入点。通过对汉画中"西王母+双阙"模式和佛教艺术中"补处菩萨+阙形龛"模式的图像与意涵的比较、巴蜀与河西之间的交通以及河西地区天堂观念的考察,此文推断阙形龛的创意应该是来自四川地区汉画中的"西王母+双阙"模式。  相似文献   
2.
朱向云 《神州》2013,(23):161-161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翻译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本文将对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翻译原则,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3.
王会云  曹龙 《文博》2023,(4):49-53
关中地区的两汉墓葬中常出土10~40厘米左右的短环首刀。本文对关中地区汉墓中随葬短环首刀的形制、组合、出土位置并结合墓主身份等级进行梳理,认为西汉时期随葬短环首刀以铁质为主,数量众多,应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功能或为“削”和“拍髀”;铜质短环首刀数量较少,且多出现在等级较高的墓葬中,作为墓主身份等级的象征。随着丧葬观念的变化,东汉时期随葬短环首刀以铜质居多并逐渐平民化、明器化,且不再具有身份等级象征意义,仅为一般随葬明器。  相似文献   
4.
孙镇  邓建华 《攀登》2023,(3):83-89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治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式。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考察,可以发现党内集中教育具有特质呈现功能,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使命型”“革命型”和“先锋队”的政党形象;具有价值传承功能,丰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体系、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的赓续传承、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扬提供了强大动力;具有思想凝聚功能,为政党认同的增进提供了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价值基础,增进了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政治认同;具有合法性积聚功能,在合法性积聚的过程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化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具有权威建构功能,有助于维护政党自身的权威和政党领袖的权威、实现了政党权威的理性化。基于政党理论的视角,可以分析出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所释放的政治功能,进而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意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相关人员也进行了文化内容的制作试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一些人将目光聚焦在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上,在对现存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了解那个年代的文化及人们的习惯。天梯山石窟素有石窟鼻祖之称,历史悠久,其壁画研究价值极高。它是石窟艺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有待开发。文章就以天梯山石窟的北魏壁画的发展历史作为切入点,从天梯山石窟的现存壁画中了解以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为代表的北魏壁画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结合大量的文献参考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给从事艺术方面的、想了解北魏壁画的人员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鹿类动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从考古发现来看,从先秦时期以来,鹿在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很多很重要的角色。新疆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发现的以“鹿”为形象的文化遗存很多,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意向表达,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常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11):32-51+147-148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良侯店石窟有大窟(第1窟)一所、小窟(第2、第3窟)二所及摩崖造像若干。大窟约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至太和十年(486)改制之前,下限可至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之前。大窟外的三所小龛也大约雕刻于5世纪下半叶。窟内有坐佛六尊,为表现过去世的六佛,其造像风格和北魏首都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第一、二期相似,主要受印度与中亚风格的影响。大窟形制具有独特之处,留有现存最早的规整倒凹字形坛,为研究山西地区北魏中期石窟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但因资料的缺乏,其渊源还有待研究。第2窟约开凿在7世纪下半叶,为唐代流行的倒凹字形佛坛窟,其形制与造像风格受到长安与洛阳的影响。第3窟约是北齐作品。  相似文献   
8.
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大像山石窟,主要开凿于中晚唐和宋代,明清时期也有少量开凿。现有37龛,以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及圆拱形龛为主,方形龛最为多见。龛楣大多无装饰,雕刻简单。题材主要有弥勒佛、七佛、千佛、观音、天王、力士、经幢及舍利塔等。造像组合较少,以单身造像为多。阆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像山石窟兼具广元、巴中两地石窟的特点,其丰富的内容为巴蜀佛教石窟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徐胭胭  王磊  李耘燕  谭浩源 《四川文物》2015,(3):23-31,100,101
2014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石窟艺术研究所对四川安岳县茗山寺石窟及周边遗迹进行了调查。茗山寺石窟现存造像12龛,其中较完整的龛窟6座。还有碑刻12方、题记11则和石塔残迹1处等。主要窟龛的开凿时间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之间。  相似文献   
10.
老君庙石窟位于四川省剑阁县,现存15个道教造像龛和1方造像题记。学术界将题刻的年代释读为东晋大兴年间,从而将老君庙道教石窟的时代也判定为东晋时期。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从龛窟形制、造像风格以及题刻本身等方面可以确认老君庙石窟和题刻的真实年代应为唐朝贞观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