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史志》2014,(4):13-13
眉山地方志》自2012年创刊以来.注重反映眉山的地情、历史与现状,融资料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以其独有的专业特色和地方历史文化的个性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信赖和欢迎。  相似文献   
2.
梁华 《巴蜀史志》2014,(6):17-17
370多年前.时任荥经县令的张维斗登上位于县署内的景行楼,眺望四周,浮想联翩。向南,想起七擒孟获。万片苦心;向西,清溪大渡关,韦南康、李卫公攻破南诏。打败番人;向东,眉山邛州。三苏文章,鹤山理学;观近处,羊肠九折,回车叱驭……他在担心叛乱、偷抢和百姓流离失所.担心穷苦人衣衫破烂、面容憔悴、食不果腹,担心出现心怀伤痛、负屈含冤、无处申冤而囚禁将亡之人。楼前李树林立,桃花盛开,观望八方而内心却充满忧虑,越发思慕贤达.进而警醒自己,竭力勤政为民。  相似文献   
3.
眉山,元代以后又称黛眉寨,亦有写为“大梅“、“大媚”、“黛媚”或“岱嵋”的。此皆因误其意而书也。清代同治年间的《黛眉山遗稿》中云:“邑北黛眉山岚光如黛,每值新晴鲜妍可爱,远近诸山皆不及也,故名黛眉。”词书又释:“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黛眉,即指妇女。碑志所载:此山有三姊妹修行而定居其上,故名之为黛眉山。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10,(9):80-80
随着“东坡老家,快乐旅游城”形象的逐步确立,2010年,四川眉山继续将“快乐”进行到底,斥资38亿着力打造川南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信息事业的高速发展,对志书的影响最大。出版物的大量增加,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电脑的海量存储、高速检索和异地检索,对地方志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7.
王冬萍 《旅游纵览》2022,(19):135-137
四川省眉山市自然环境优越,花卉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发展赏花旅游符合当前形势下近郊旅游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本文在分析眉山市赏花旅游发展基本态势的基础上,从资源整合、宣传推广、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产品开发及景区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赏花旅游深度开发的路线与策略,以期推动眉山市赏花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四川省眉山市作为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的故乡,有着丰富的东坡文化旅游资源。本文基于对眉山东坡文化及其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希望帮助眉山地区以东坡文化为文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提升该地旅游形象,推动东坡文化和眉山市旅游深入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带文,促进眉山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眉山苏氏家族教育探析——以三苏时代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的宋代,作为一个普通庶族地主家族,眉山苏氏因其应时、得法、成功的家教而崛起。围绕科举而进行的苏氏家教,培养出了苏涣、苏轼、苏辙等进士出身、以文学政事通显的科宦族人,为苏氏家族在文学、仕途上作了铺奠。三苏子孙凭借家族背景,或科举入仕,或荫举得官,维系着苏氏家族不至迅速衰落。另一方面,苏氏后裔于仕途虽不显达,却在文学经术上见知于世,形成著名的苏氏家学。可以说,良好的家族教育是眉山苏氏家族振兴、维系的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0.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集诗、词、文才气于一身,又是书、画行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同时,苏轼又是美食家,有自己的爱好和品位,他特别爱吃甜食,如有上好蜂蜜,他每天要吃上五盒;姜蜜汤则要喝上几碗,说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他特钟情于崖蜜,即今人所说的崖蜂蜜。《神农本草经》说此物久服能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像许多文人一样,苏轼亦喜酒,但酒量不大,尤其不能饮烈酒,稍饮烈酒即醉。酒淡了又觉寡味,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