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芒康山区的盐井,以其沿传数百年的古老晒盐工艺和宏伟壮观的盐田,形成独特的历史地理学,而这里信仰藏传佛教的纳西人群与皈依天主教的藏族人群同住一室,彼此包容的奇景,更使盐井成为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人文地域。  相似文献   
2.
罗布 《中国西藏》2008,(5):24-27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昌都地区的最东部,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地处川、滇、藏三省区公路交会处,是214、318两条国道线的结合部,金沙江和澜沧江流经县境内。  相似文献   
3.
李智利 《华夏地理》2007,(U02):116-122
距楚雄州禄丰县迤西大道不远处有两口古盐井:一口是盐运道上的琅井,一口是元永井。两口井开发至今,现实命运完全不同:琅井耗尽周围的生态环境后颓然衰败,而元永井周围却满目葱绿,河流清澈。  相似文献   
4.
黄健 《四川文物》2003,(1):69-72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之一,本文是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对芒康县盐井乡晒盐工具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对这些独具特色的文物的介绍而揭示“盐井”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生产工艺,揭开了西藏“盐井”晒盐工艺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陈丹 《中国西藏》2010,(3):24-31
盐井人的信仰和晒盐生活 今天是星期天,藏族妇女阿呢早早地就换好了一身干净衣裳,发辫也梳得光滑鲜亮,牵着女儿妮娜汇入步履匆匆的人流,朝着村头的教堂走去……和阿呢一样,对于上盐井村的绝大多数村民来说,今天,是真正意义上的"礼拜天"……  相似文献   
6.
<正>很想一开头就描述盐井,这是西藏归来后压在我心底最久的一个地方。在前往西藏的路上,那些颠簸而过的路段,夜宿过的小镇,偶遇的骑行者,擦肩而过的青稞地,还有那些叩着长头往拉萨去的朝圣者深深地栽种在我脑海中。在深夜,或是工作后的一点点空闲时间,只要翻到一路上自己随手拍下的图片,心就会颤动不已。  相似文献   
7.
行走云龙     
云龙,是一个悠远神秘的地方,仰慕累积多年,直到2012年的某一个冬日,在顺濞下楚大高速又上跃龙一级路,云龙县,才真真切切地靠近。未到云龙,沿途的清澈河流与缤纷山林,让内心的期待渐次叠加:云龙,你会用怎样的风景,来迎接我这个挑剔的过客?天池听涛声云龙县城很小,小到老同学几分钟就找到我们驻车的饭店。吃过早饭,在老同学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8.
王牧 《旅游》2007,(10):16-21
历史上著名的滇藏“茶马古道”,是一条由云南普洱经丽江、中甸、德钦至西藏的商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换回大量的兽皮、虫草、药材。而地处古道的盐井的食盐,也就此驮上了马背,销往西藏及整个康巴藏区。  相似文献   
9.
在西南边地的广阔空间中,土酋政权逐渐整合入王朝版图的过程极为漫长、复杂,每一个小地方、小事件都是“改土归流”这一宏大政治过程的重要元素。云龙州的改土归流正是这一历史过程的缩影。本文以土官杨氏和武官赵氏两个大姓家族为例,以家族墓碑为核心史料,从当时当地的人物立场出发,厘清云龙盐井社会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而剖析边疆地区在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上逐渐内地化的转变。云龙土官的儒化历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边地社会的文化发展进程。从云龙州数百年的儒化进程中,可以看出“改土归流”并非只是朝夕之间的制度嬗变,而是历经铺陈、过渡和完善的长时段文化濡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藏》2001,(1):6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