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 《文史春秋》2007,(6):34-38
我国的稿费制,半个世纪以来,白衣苍狗,变化可真不小,让我们把日历翻回到半个世纪前的1949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各种报纸、杂志相继创刊,这就牵  相似文献   
2.
汉魏时期的侍中是皇帝的近幸之臣,其设置、地位、权限几经变化,最终演化成门下省的长官,成为实际执掌国家枢机的"宰相"。曹魏时期是侍中职权转变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它以特殊的方式介入尚书、中书的权力范围,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本文根据曹魏侍中的设置特点和权力变化,考察其与尚书、中书的密切关系,着重突出曹魏侍中在当时权力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3.
蔡霞 《炎黄春秋》2011,(4):39-41
民主这个概念十分复杂。一般都说在最本原的意义上民主就是"多数人的统治",但我们也都知道,"多数人的统治"在某些条件下恰恰就会变成"多数人的暴政"。今天我们所讲的民主,其实已经不再是民主这个词本身字面上的意思了,它  相似文献   
4.
古代制骨工艺研究是理解骨器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基础,制骨实验可为制骨工艺研究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和比较材料。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石刀、蚌刀(镰)、铜刀、铜刀锯、铜锯等工具截取、加工骨料的痕迹进行区分,并对各种工具的截取、加工骨料的效率进行对比,以期为考古遗址中的制骨工艺研究提供直接的对比材料。以此为基础,将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骨料与骨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具作用于骨骼后留下的痕迹存在明显区别,各类加工工具中铜锯的加工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工具;种种迹象表明,大辛庄遗址骨器加工的工具应为青铜工具,加工痕迹与铜刀锯最为接近,这与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所用工具和工艺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稿约启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2):F0003-F0003
本刊以古籍整理研究、古文献学为主,亦欢迎有关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科学技术史等领域的原创学术论文。本刊专栏设置:文献研究、文献考辨、出土文献、域外汉籍、古籍版本、目录研究、校点商榷、古籍辑佚、古注辨正、语言文字、文学与文化、历史与文化、人物研究、学术综述等。衷心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赐稿!我刊实行匿名审稿制,请在来稿中另纸注明作者姓名、生年、供职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向和通讯方式(电话、电子信箱)。来稿若被采用,会在收到稿件的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否则可视为退稿。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相似文献   
6.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王言最重要的史料。究其史源,包括唐宋时人所编的各类制集、个人文集及唐代各种文献,都可以纳入考虑。此前有观点强调《唐大诏令集》来自实录,这是值得商榷的。作为王言文献的合集,《唐大诏令集》与实录体史书,存在体制性的差异,实录体史书更无法容纳体量庞大的王言。实录作为一种编年体史书,征引王言史料是必要的,与其他史料的使用是一致的。宋绶的时代,唐代王言史料存在相对丰富,坚持大诏令来源于特定史籍的观点,不仅难以成立,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7.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的关联性。十六国、北朝和南朝的陵墓,则在陵区选址、陵墓石刻、墓葬形制与壁画等诸多方面彰显了皇权的伸张,显示出君统对陵墓制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洪迈《容斋随笔》所撰千余则随笔中,包含着涉及历代史著、史家方面的讨论,内容涵盖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四个阶段。本文通过对《容斋随笔》有关史学的零散随笔进行纵向的梳理考察,并对其中重要者作深入分析,于细碎之间抽绎出洪迈学术体系中的史学识见及其思想价值之所在。借助对洪迈论史学笔记资料之二重性的运用,反思其对于认识中国史学之特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谦之在史学理论、历史哲学方面著述颇丰,多有建树,在移植、整合西方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生机主义史观有完全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之言。他虽然强调史学研究中“心智因素重于物质因素”,似与唯物史观针锋相对,但细究起来,他的史学理论建构非但无法绕越唯物史观的存在,且受到唯物史观的启发,始终以唯物史观作为重要参照,从唯物史观中获取思想资源。他强调史家应承担其社会责任,史学研究应有现实关怀,应以“考今”为目的,其所论切中民国史学时弊,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战国策派闻名的林同济,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撰写了有关东北问题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他认为,文明与地缘对应两个层次的“天下”,一个是等于中原汉地的“天下本部”,一个则囊括了作为“天下边陲”的夷狄之地,两种“天下”的张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东北是中原与北狄和东夷三角关系的交汇处,中原开拓北疆的主导原则就是联合“汉化”程度更高的东夷对抗北狄,即“以夷制狄”。清朝沿用中原与东夷合作的策略,确立了满、汉、蒙、回、藏的基本统治格局。林同济自觉身处“新战国时代”,广泛征引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秉持“汉化论”的同时超越长城视野,充分肯定边疆民族和清朝在奠定现代中国版图中的贡献,同时又规避了一些研究者过分突出边疆特性的偏差,有助于理解今日中国的形成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