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钟雯 《贵阳文史》2007,(5):91-93
艺术品拍卖一直是与股票、房地产并列的三大投资对象,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至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后,发展势头迅猛。不少艺术品价格一路飚升,创出天价。中国艺术品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市场的逐步成熟,重量级艺术品不断露面外,市场运作也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艺术品拍卖问世时间短,迄今不到20年,然而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却十分可观,在许多方面特别是艺术品交易的成交量、成交率和成交额等方面增长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相似文献   
3.
邢台南小汪西周甲骨出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遗址中出土的有字甲骨,是近年来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甲骨文字共十余个,它的字体、行款、钻凿型式……都为释读周原甲骨文提供了参据。二者互相发明,行文行款为由右向左读,已为确凿证明。  相似文献   
4.
周靖 《史学月刊》1999,(3):14-16,45
经吉林大学姚孝遂先生考证发现,在殷商甲骨卜辞中,有一些是关于“月比斗”天象的记载。本文根据卜辞中的日干支,对其记录的大致年代进行了椎测,并对一些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韩江苏 《中原文物》2020,(1):131-139
甲骨文■、■、■三种形体不同之字,前辈学者考释其为卣字的繁简之异。然三字所从文字偏旁有异,在甲骨卜辞中的语境和用法完全不同,说明这是三个有相互关联、而字义完全不同之字。把三字所从■偏旁与自然界实物对比后发现,■尽管形态有异,但它是匏(匏、葫芦)的象形文字。从瓠从皿的■字,是葫芦瓢漂在盛水器皿中之形,它是瓢的会意字。从瓠从倒立庐形的■字,殷商时期其材质由木质转变为青铜,盛放专用鬯酒,是为卣字。对瓠、瓢、卣三字的考订,证实了文字形体的细微差异与甲骨文字义关系密切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甲骨文材料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已有百余年,那么甲骨文材料究竟有多少?以往统计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有10万片,另一种认为有15万片。统计数字的不同源于统计方法和认识上的不同,因此必须采取较科学的统计方法,才能得出较科学的统计结果。本文以国内外公私机构现藏甲骨实际数量为统计对象,在胡厚宣先生的统计基础上,结合最近发表的各种著作文章,最后统计出百年来甲骨文材料有13万片左右。  相似文献   
7.
汉字     
从小我就对汉字充满敬畏。小时候,有时会突然莫名其妙地浑身出现一片片痱子,父亲就用毛笔给我在前胸后背左右臂分别写上两个字。过一会儿痱子就全消了——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父亲写的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相似文献   
8.
殷历武丁期闰法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殷武丁卜辞中的年中闰资料,并据此研究殷历闰法。认为殷历并非仅行年终闰,而是实行一种以调节历月与分至四中气的固定关系为标准的置闰方法,这是后世"无中置闰法"的前身。  相似文献   
9.
说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丁”——附:释“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公布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位当时还活着的、称为“丁”的人物,从卜辞内容可以看出其地位甚高。本文主要通过指出这批卜辞中与历组一类占卜同事的一组卜辞,肯定了“丁”就是当时的商王武丁。以“丁”称呼时王武丁,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尚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定这批卜辞的时代,当为武丁晚期而非整理者认为的“武丁前期”。此外,这批卜辞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整理者隶定作“”的字,应释为“速”,意为“召”、“召请”。旧有殷墟卜辞中一个或释读为“眚”、“软”、“喘”等的字,应释为“” ,读为咳嗽之“嗽”。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文字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时 《四川文物》2008,(3):46-49
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多源特点,不仅要关注汉字的起源问题,也要关注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先民所使用的非汉字系统文字的起源问题,这样有助于对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状况获得新的认识,进而建立起与己知的甲骨文体系或异或同的有关文字起源的研判标准,并寻找出正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