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文史》2014,(10):71-71
1.甲午海战时,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________曾提出奇袭日本本土,以支援北洋水师的惊天构想,可惜未能实施。2.“马”困时的姓是个大姓,一般认为,它的始祖是战国时的________3.“落后就要挨打”的“版权”属于_______,它最初出现在斯大林1931年2月4日所作的《——》.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美国海权学家马汉对人类几千年的海战历史进行了仔细研究后认为:"如果谁能够真正掌握了制海权,谁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彻底得改变国际历史",而各国获得制海权的方式,往往是通过进行决定性海战所取得的,而海上决定性海战的获胜往往是由作战双方的舰船火炮的火力强弱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刘永加 《湖南文史》2014,(10):19-19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的惨败还历历在目。然而那时却有一个文弱书生,提出了一个奇袭日本本土,以支援北洋水师的惊天构想,且付诸了实施,最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流产,令人惋惜,否则甲午战争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这个书生就是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宋育仁(1858-1931),他是四川富顺人,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相似文献   
4.
百年高地     
在一份陈旧的《俄国历史图集》中,绘有一幅1898-1904年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示意图:960万平方公里既广大又贫弱的土地上,俄、德、日、英、法等殖民纷至沓来,其势力范围将中国版图分割得七零八落。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中写满了屈辱和苦难的记忆——最近的这些天里,分别是甲午海战110周年、九一八事变73周年、英国入侵西藏和西藏人民抗英斗争100周年等等。是纪念日也是国耻日,这些日子提示着不能忘记和没有忘记。  相似文献   
5.
甲午海战之前,建设北洋海军的费用被挪去建了颐和园,数年之间,北洋海军未添一舰一炮,弹药也多是过期、不合格、不配套的产品。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海军炮弹发射速度只有日本炮火的二分之一,炮位也少,以次充好的“腐败炮弹”中,有不少是哑弹,充沙弹,  相似文献   
6.
吴殿卿 《铁军》2014,(6):35-36
管带邓世昌精心管训屈指数来,当年被大清光绪皇帝称为甲午海战"第一勋"的"致远"舰,已在茫茫海底沉睡了120年。"致远"舰是1885年底从英国订购的。尽管吨位不大,只有2300吨,但轮机马力达5500匹,时速18海里,设各型舰炮23门,鱼雷发射管4具,且于舰艏下暗藏"冲角",最突出的是整体呈楼船型,双桅、单烟囱,艏楼甲板上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在艉楼甲板上还有一个备用指挥台。在当时,"致远"舰属于世界上先进的轻型巡洋舰。"致远"舰的管带名邓世昌。舰由他从英国接回,此后他便一直任该舰管带。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青少年时期,他"性沉毅,留意经世之学",曾学过经商。1866  相似文献   
7.
他曾因读错两个字而发奋学习一辈子。他开启了中国内地明星代言的先河,也是第一个发誓不再做广告的名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出永远也演不完的戏,从艺60多年共演出话剧60多部,然而,最为人们所广泛熟知的角色就是在中国经典电影名片《甲午风云》中饰演的男主角——甲午海战中与日军血战到底的爱国将领、北洋水师管带邓世吕。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战争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由日本首先发动,战争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战败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主动权?本文就甲午战争中海战部分失利原因进行简单讨论,主要论述失利原因如下:一、军队装备及思想观念落后;二、军队素质低下;三、海军体制不健全;四、战略战术失当;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导致后勤补给不足。  相似文献   
9.
甲午海战的影响,中国人非常讨厌“吉野”这个名字。其实“吉野”号本该属于中国,1892年,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访问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打算订购由著名造船专家菲利普·瓦茨爵士设计的快速巡洋舰。该舰排水量4100吨,配备多门6英寸速射炮和4.7英寸速射炮,12台高压锅炉和两套四冲程蒸汽机使其达到23节的惊人航速。可惜的是,大清国这时候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上,结果购舰经费被经办官员挪去修颐和园。  相似文献   
10.
苏小东 《安徽史学》2005,(3):85-103
甲午海战中,丁汝昌作为中国海军参战部队北洋舰队的统帅,其作用无疑十分重要.但丁汝昌究竟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既取决于其自身的素质,也受到他周围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果全面考察就会发现,战争爆发后,丁汝昌这位并不称职的海军提督,率领着一支实力不强、士气低落和保障不力的舰队,在决策者或盲目或保守的作战指挥下,被动消极地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三次交锋,最终以他本人的自杀和北洋海军残余兵力的投降结束了这场海战乃至整个战争.战争实践表明,仅就海军本身而言,中国当时还没有成长出符合近代化要求的海军将领,丁汝昌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