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宋琤  燕凌 《炎黄春秋》2005,(12):36-41
1946年8月2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第 二版头条位置登载了一条新闻:《主动帮助农民 翻身翟士贤献出大部田产》。内容是:北方大学教 员翟士贤同志,说服自己家庭,将自己部分田产、 房屋、衣物献予村农会,请求分配给贫苦农民,以 加速实行中共及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主 张。所献财产包括田地二百余亩,房屋二百余间, 及价值数百万元之衣物用具。翟同志家庭系武安 县伯延镇有名三大地主之一,本人系共产党员,日 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八路军太岳纵队宣传科 长。现任北方大学教员。对翟士贤的献田,武安县 委表示热烈欢迎,并号召干部首先响应这一行动。 伯延镇的农民们交口赞美说:“他献出田地帮助 咱们翻身,真不愧为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寺院农业是明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明代佛教方志对寺院田产的来源、耕作模式以及农作物等作了介绍,并讲述了明代寺院田产与民间田产的纠纷。  相似文献   
3.
唐宋寺院田产来源的变化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必昌 《民俗研究》2008,(3):227-237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种社会变革不仅贯穿于当时的世俗生活,也贯穿在当时的宗教世界之中。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之一,经过汉唐以来的发展,佛教思想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信奉佛教者比比皆是。而与世俗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便是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繁荣与衰弱。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里,土地是最基础和决定性的生产资料,也是衡量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佛教徒修行的道场和活动中心的寺院也不例外,土地是寺院、僧侣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是寺院经济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沈伏琼 《史学集刊》2017,(1):120-128
在元代江南地区寺院侵占学田的现象甚夥,其中寺院侵占由儒学管辖的北宋理学家胡瑗的墓地一事尤为瞩目。该文利用史志、碑刻史料,对胡瑗墓地纠纷进行个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寺院侵占学田现象作总体考察,指出在崇信佛教的前提背景下元统治者实行的佛教政策及管理制度是导致在释儒田产纠纷中相关政令低效和释强儒弱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释儒田产纠纷中地方士宦多倾向于站在儒学立场上行事,旨在帮助儒学与佛教争夺地区文化主导权以维系儒家文化的命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