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赟 《安徽史学》2021,(1):143-150
清代保甲制度在盐务系统的推行,强化了对基层灶户的监控,重在源头上稽查和告发私盐.文章重点考察两淮盐场保甲制的产生与实施、内容与特点,以及与州县民户保甲的区别,揭示灶户保甲在清代的适应性生成和演化的问题.一方面,食盐国家"专卖"体制,决定了灶户保甲的"专制"主义特色,组织化的保甲制与火伏制,共同构成盐务系统的基层治安网络.另一方面,灶户保甲的废弛,折射了保甲制"集体性惩罚"的悖论,"厉而不严",实质是社会衰败在盐务系统的突出表现与反映.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徽州家谱所收《休宁县儒学教谕刘文新袭儒户帖文》的解读,首先以具体例证明确了元代儒户承袭的一般程序,同时对至元二十七年儒户抄籍的法律效力也加以了确认。其次,确定了作为宋代以来学校执事官的斋谕,在元代亦得以延续,并可以在家族间承袭。正是由于斋谕在元代的准学官地位,帖文中刘文新方在时隔十一年申请确认其儒户身份并承袭斋谕。最后,通过进一步分析帖文的内容,确认家谱中对刘文新及其父刘福龙所任学官的记载,基本明确了明代嘉靖年间家谱纂修之际被美饰后的始迁祖刘福龙和刘文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开始,闵庆文带领团队,在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领域艰苦跋涉。我国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他们的努力下被世界认可并得到保护,而闵庆文本人,也成为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辽阳市博物馆藏辽代"女真鹿官户太保印",印文"太保"二字篆刻铸造工艺比较粗陋,以致于存在缺笔现象很容易造成误读。根据馆藏该方铜印材质规格和篆刻铸造工艺,推测是地方低级别官员。"女真鹿官户太保"与《辽史》中记载的"监鹿详稳司"、"监养鹿官"、"鹿人"属于同一管理机构系统。该印铸造时间应是在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前,而且在辽东山地地区发现该印,推测应与辽代部分女真人南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黎虎 《史学月刊》2007,(3):19-27
"吏户"论所指的"吏"是行政系统的"吏",但是在具体论证时,却常常以军事系统的"军吏"——如"将吏"、"吏士"、"吏兵"、"武射吏"、"武吏"、"文武吏"等有关资料作为证据,这不仅将行政系统之"吏"与军事系统之"吏"乃至士兵混为一谈,而且根据这种资料所作出的论断就很难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日伪统治者在东北实行保甲制度的过程中煞费苦心,采取了更加野蛮的措施,实行所谓"匪民分离工作",即大搞归屯并户,制造无人区和"集团部落",对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政治围困和经济封锁。  相似文献   
7.
盐城的潮墩     
潮墩在古盐民的生活中起到了巨大作用,盐民称之为“救命墩”,现存在盐城境内的潮墩遗址很多,给盐城人民的影响也很深远。文章试着对潮墩的形成原因及修建者进行分析,以对故盐民生活略做了解。  相似文献   
8.
黎虎 《史学集刊》2006,(4):13-21
在论证魏晋南北朝时期“吏户”问题时,论者提出了一系列相关说法,例如一经为吏,便“世代为吏”,因而“吏户”具有“世袭性”;“吏户”必须解除“吏名”或“吏籍”才能获得解脱而上升成为“民户”(平民);“吏”经常遭受长官的鞭打、虐待,表明“吏”的身份十分卑贱;“吏户”的数量非常多,如东晋时仅“司徒吏”就有二十余万等等。这些说法并不符合客观历史实际,有的是曲解史料。由此可见用“吏户”论的观点是难以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献记载的,它几乎与这个时期的相关史料相互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原因就在于“吏户”论并非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9.
吴简中所见孙权时期户等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敏 《史学月刊》2006,(5):31-35
所谓户等制度,是指官府按居民家庭财产多少而划分户口等级的制度。关于秦汉时期如何征收家庭财产税、确定户等、评估家财等一系列作法,由于史料不足,还处于若隐若现之间。但是从西晋到南北朝,户分九品之制已经定型化。如果我们能找到从西汉的户分三等到南北朝的户分九品之间的过渡环节,则中国古代户等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就将更加明朗化。吴简的出土恰恰证明在孙权时期的长沙郡与临湘侯国境内,已经确立了三等九级的户等划分制度。但由于吴简的残缺,孙权时期户等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难于通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晓涛 《清史研究》2023,(6):104-119
据清代俍兵档案、刑科题本和俍目粮户凭照等官私文献可知,清代俍兵俍人并未消失,不过因制度和管理方式变化有了多样化发展:官府调征并设土官衙门建立兵堡而屯守桂东岭西的俍兵基本被裁(后部分恢复);部分以招俍耕守方式东迁的俍兵俍人以民兵方式保留,耕俍田纳俍米,防守隘卡并免差役。乾嘉两次清查俍兵提供了清代俍兵俍田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而横州个案则反映出俍兵在清代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乾嘉清查俍兵政策对他们的深刻影响,现今以俍目粮户凭照形式留存的俍兵占田及身份凭证,正是俍兵后裔记录并坚守祖先俍兵身份记忆和祭祀仪式的凭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