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巴蜀货币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国未铸币。见于列国遗址的桥形铜片非货币而为铜,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的共识。但随着近十几年巴蜀青铜化大发现,这一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本先是重新审视了各地桥形铜片的出土环境(部位、伴存物件)、形制特点和存在时限,判定它与配饰品关系多多,并找到它在商周组玉佩的发展与衰减中的位置,遂确认它源于玉佩中的。为规范物定名,建议统一命名为铜而不再它称。最后,从巴蜀国的时代背景、经济化状况及其同周边国家关系、货币铸行规律等多方面考察,认为巴蜀国可能仍处在实物货币阶段,使用盐、帛(赛布)类为交换媒介。  相似文献   
2.
一、性别考古学概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学进展中,一项新兴的探索领域是性别考古学(genderarchaeology )。其要旨是从性别研究来进行社会考古学的研究,并对考古学中主要侧重男性的作用和忽视女性的倾向进行纠偏。这项研究并非限于  相似文献   
3.
简讯三则     
《收藏家》2007,(10):94-94
战国·魏佩饰品长20.5、宽4.8厘米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1号墓出土  相似文献   
4.
李林 《文物世界》2007,(5):36-37
2000年夏秋之际,骄阳似火,山西乡宁县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发掘正在嘉父山进行。这是一处春秋时期墓地,其中的4号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3.53米,宽2.30米,高1.50米;棺长1.76米,宽0.50米,高0.74米。椁下两头各有横木,垫着木椁。男性墓主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史前玉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说文》释:“,半璧也”。又释“环,璧也”。按照《说文》的解释,半璧或半环的当属。从考古发现来看,史前时期的除了半环和半璧(包括不足半环或半璧者)以外,还有折角形(或称桥形)等。尽管它们的形制各异,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中间内凹、两端突起且各有一系孔,因此本文将这一类玉器统称为玉。  相似文献   
6.
器问工曾侯乙墓出土。出自墓主棺内,两件,属一对。玉色青黄。玉质晕润,但有瑕疵。器形较大。身扁宽而厚。全器透雕成四龙六蛇,龙、蛇身弯曲,以中问为界,分为两组,每组两龙身向中,回首顾尾。另一面素面。器体微损。长16、宽4.7、厚0.6厘米。整器雕刻浑然一体,线条整流畅,制玉技艺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7.
于孟洲  黄娟 《南方文物》2023,(2):225-242
四川盆地战国至西汉初期墓葬出土的铜形饰与其他地区表现出大体同步的发展趋势。借鉴了广义中原文化体系中的铜形饰,但加上具有地区性特点的纹饰,甚至其形制亦被纳入巴蜀符号体系,使得四川盆地已发现的多数铜形饰都可以归入巴蜀系铜器范畴。这充分体现了巴蜀地区在物质文化交流上的超强吸纳与融合能力。因地理环境及对外交流上具有不同特点,成都平原和渝东地区在铜形饰的使用种类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西汉中晚期以后铜两头动物形饰的流行区域仅限于渝东区域,再一次说明了两地在丧葬习俗和文化发展特点上的差异始终存在,这也是巴蜀文化地区差异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式组玉佩是周代大型玉佩饰的主流形制,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晚期。目前发现并复原的20余件多式组玉佩,均出自诸侯及其夫人或次夫人墓,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物。这些多式组玉佩自上而下用朱线将玉、玉珠管按照尺寸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系而成,所用玉为青玉或青白玉,且多由旧玉改制而成。组玉佩用数量多寡与佩戴者身份地位有关,并且遵循主观意识形态下较为统一的以为核心的佩规范。  相似文献   
9.
说玦     
Ju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kinds of Chinese ancient jade.Iti-s production dates to the Qing dynasty.Judged from the shape,it is an ear pedant as earring, which reflects the simple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traditional thought of ancient people.Jue of the early times is comparatively important and it is the forefather of ancient jade as far as we know and worthy of thorough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
邓淑苹 《文物天地》2023,(12):119-127
晚明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玉雕工艺高度发达,古玉也成为藏家热衷收藏项目,因而带动仿制赝品的风尚,包括纹饰的仿雕及沁色的造假。由于玉料本即昂贵,优质玉料多用以制作人物、花鸟等象生母题,杂色玉料价廉且易于染色,才用来制作伪古玉;此外,更常用沁色斑驳的古玉再改雕加染以谋高利。本文举例讨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