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置办公场所1986年8月,洪山区珞南街成立,我从珞珈山街调到珞南街参与组建。珞南街组建之时,物资缺乏,条件艰苦,清扫卫生连拖垃圾的板车都没有。洪山区政府拨付大概9000元的经费,用于街道创建。当时,街党委书记池云忠同志拿着这些经费,去关山购买了一批桌椅板凳等办公用品,二十多人就开始办公了。当初,区政府将珞南街的办公地点安排在区粮食局三楼,一、二楼是粮食局办公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校园里有不少怀着满腔忧国之情的学生 "一二·九运动"前后.我在武汉大学工学院读书,参加过当年武汉的学生运动. 1934年高中毕业后,我与文立徵、秦本立等三个要好的同学上北平升学,向往故都学生的"自由生活",决心再也不回长沙了.他们都在平津入学,唯独我考入武大而南归.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22日晚7时刚过,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的好友刘文戈发来短信:“马克昌先生驾鹤西去,珞珈山痛失镇山之宝,中国法学界痛失大家泰斗。”我看着这两行字良久,回复:“纪念他,是纪念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1949年初.当我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胜利继续向南推进的时候,武汉局势日趋严重,金圆券几乎无人接受。因物价飞涨,市民们非常恐慌。武汉大学学生、教职工相继发言,为了活命,停教、停学、停工;加上武汉大学师生与其他院校团结在一起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对学生们的血腥镇压,使国民党对武汉大学学生恨得要命,当时武汉警备司令部陈明仁曾这样说过:“武大是半个解放区,是武汉地区学运的总指挥。”  相似文献   
5.
我在珞珈山较长住的时间有三段,一是1931~1937年武大新创时期,一是1948~1949年在武大任教时期,最后是1951~1952年因病全休回父母家疗养时期。三段中,时间最长也最难忘的当是第一段。虽然那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知事甚少,而且时过多年,知道的也大都忘却,但一个孩子头脑中留下的某些印象,却异常鲜明地镌刻在记忆中。我想尝试着把它写下来,不知是否可以再现当时风物的一斑。上山之前1929年,新创办的武汉大学的第一批教  相似文献   
6.
刘西尧,1916年生,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鄂豫边区鄂东地委、鄂皖地委、长江地委的主要领导人。解放以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第一副书记,国家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学、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副主任,周恩来总理联络员,国务院科教组组长,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要职。196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以下是他讲述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湖北开展革命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从珞珈山到旧金山》是胡智、胡慧孪生姊妹献给母亲80寿辰的礼物。我以为这也是两位海外游子献给祖国母亲的礼物。胡智、胡慧通过在美国三十多年的打拼,以一个新的视野来评判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并倾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珞珈山的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8.
珞珈山种竹     
生存南方长存北方,认识竹但不懂竹,因为北方没有竹。我喜欢竹,喜欢它挺拔正直,宁折不弯;喜欢它随遇而安,落地就生根,逢雨就拔节;喜欢它无论长成多粗多壮也不蔓不枝,无论春夏秋冬全都翠绿悦目;喜欢它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陈超 《名人传记》2022,(10):20-25
百年校府武汉大学,校舍碧瓦飞檐,依山面立,气势恢宏。校园山路逸通,湖岸曲折,森林茂密,覆盖率近百分之九十,夏阳梧桐荫,冬雪梅花香。而当年力荐新校址为东湖珞珈山,并将濯濯童山变成今天全国最美校园的那个人,正是著名林学家叶雅各。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坐落在武汉的东湖之滨、珞珈山上。校园内绿树成荫,景色绮丽,优美的环境给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当我走进这所大学时,在领略自然风光之余,逐渐对它的人景观、历史风貌、地位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