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说起玻璃,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琳琅满目、晶莹剔透的玻璃产品,诚然,玻璃已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各类玻璃制品随处可见。或许很多人认为玻璃是近现代才有的一种人造材料,其实玻璃跟陶瓷一样也有较为漫长的发展历史,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玻璃制造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玻璃制品年代为春秋末战国初。虽同属硅酸盐质材料,陶瓷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一直光彩夺目,颇有“带头大哥”的风范;相较之下,玻璃就处于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玻璃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文化内涵不值得细细品味。相反,玻璃作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极具代表性的品种,它的“成长之路”也可谓“玻光熠熠”。  相似文献   
2.
李晓丹 《清史研究》2007,35(3):20-25
17—18世纪,中西双方展开大规模平等双向式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康乾时期西方先进玻璃制造技术对中国玻璃制造业的影响、玻璃窗的使用和普及以及玻璃制品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西方玻璃制造技术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传统玻璃制造业的发展;玻璃窗和玻璃制品的使用对建筑外立面和室内装饰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峰招丰村旁发现一座古墓,经泉州市文博考古工作人员抢救性清理,出土一大批器物,后经研究证实墓主为距今1090年前唐末五代时的泉州司马王福。其中包含3件玻璃器残片以及带座石质墓志铭一方。王福墓的发现是五代闽国考古的重要发现,出土玻璃也见证了唐五代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毛晓沪 《收藏家》2009,(6):73-77
第六节琉璃釉:“琉璃”一词,古已有之。它应当是古希腊语的译音,泛指人造玻璃制品。1983年出版的《辞源》对“玻璃”一词作如下解释:“古代所说的玻璃大抵指天然水晶石一类,有各种颜色,非后世人工所造的玻璃。”由此可见,琉璃和玻璃在古代各有所指。由于低温铅釉本身也属人造玻璃的范畴,是由铅玻璃发展而来的,只是把烧制铅玻璃的材料涂在了陶器表面,所以低温釉陶也叫琉璃器,至今人们还习惯将施有铅釉的彩瓦称作“琉璃瓦”。《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窗扉多是绿琉璃。”  相似文献   
5.
田原 《贵阳文史》2011,(5):83-83
翠绿色的果盘,白色的金鱼缸,淡红色的茶盘,看似普通的3件车花玻璃制品,却是贵阳玻璃制品的“祖先”。见证了贵阳玻璃厂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6.
花子  紫云 《旅游纵览》2012,(1):31-32
<正>欧洲那透彻而神秘的玻璃品艺术,一直让我惊叹与心动。曾看过一句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传统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造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即使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着其无可取代的地位。说起玻璃制品,也许你听过清新优雅  相似文献   
7.
陈均的工作室犹如一座火炉,他在倾情地制作那些恰似水晶的玻璃制品时。喷灯上的火温高达1400摄氏度。可是,你在这样高温下看到他制作出的手持麦克风、引吭高歌的小狗:敲锣打鼓、乐不可支的小猴;挺胸凸肚、一本正经吹着长笛的小猪;  相似文献   
8.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8,(12):F0003-F0003
名称:玻璃葡萄制造年代:北宋材料:玻璃规格:最大径1.82厘米,长2.15厘米,最小径1.3厘米,长1.4厘米收藏地:河北省定县博物馆1969年7月,河北省定县五号塔基出土了许多玻璃器物,此件玻璃葡萄即出土于此。其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