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华 《史学月刊》2007,3(9):72-79
传统上,库克之死被归咎于夏威夷人的"野蛮",然而该观点却不能解释相关的另一现象:为什么在死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库克仍被岛民当做神灵祭拜?从18世纪的夏威夷社会文化本身去解读这一问题,会带给我们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在库克与夏威夷人接触的时候,"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还相对平等,夏威夷文化并且还起到更主体化的作用,库克为首的殖民者是被纳入到夏威夷本地文化中理解的。库克的死,可以启发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异质文化初次碰撞的方式和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正暮鼓晨钟的宗教生活为西藏披上了神秘面纱。在数千公里的青藏、川藏线上,随处可见信徒以磕"等身长头",即每走一步便全身俯地的方式行进在朝圣路上。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拉萨老城中心的大昭寺,那里供奉着由文成公主请到吐蕃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公元7世纪,佛教分别从印度和大唐王朝传到吐蕃,并仅仅用了200多年就代替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成为当地主要宗教。第一位活佛的诞生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为解决教派和寺院首领传承问题,依据西藏古老的灵  相似文献   
4.
扒龙船,是湘西里耶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自古以来,在这个土家《梯玛神歌》咏唱的东方诺亚方舟——八面山下,为纪念齐天大水、神船渡人、兄妹成亲的龙船赛,格外特别、格外热闹。从五月初龙船下水,到五月二十“龙相会”船上岸,湘渝两地总有数十条龙船参与比赛。赢的,赢得硬棒。输的,输得含服,其中的故事和滋味一直要讲到第二年新龙船下水。既然是赛,就必然要较真,甚至会出现一些过火行为,难怪许多人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赛中发生的群殴、三十年代比赛中发生的枪战事件,至今还见仁见智激动莫名。  相似文献   
5.
泱风 《中国西藏》2004,(2):72-74
错高湖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工布地区的原始森林之中,是一个面积只有36平方公里的狭长的湖泊,由于它的妩媚多姿,被称为静卧在绿色绒毯上的仙女。  相似文献   
6.
彤亮 《中国西藏》2002,(5):32-32
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车队有两位米玛师傅。为了区别,大家把年龄大的叫大米玛师傅,年龄小的叫小米玛师傅。大米玛师傅1.78米的个子,头发已有几许花白,古铜色的脸上有着雪域高原紫外线的风采,一双有神的眼睛和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尤其闪亮。他的微笑充满了希望.理想和幸福。今年春天,公事到西藏,有幸坐着大米玛师傅开的车,去了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我们成了新结识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7.
正清晨,袅袅依依、飘逸不断的炊烟回旋上升,弥漫在小村的上空,描绘出柯坪镇良种场独有的安详与宁静。晨风把缕缕馕香慷慨地吹来,主妇们在家门口的馕坑前忙碌,男人们肩扛坎土曼往田间出发,笑容荡漾在每个人脸上。良种场,维吾尔语译为"赛力克托格拉克",有"金胡杨"之意。村如其名,在深秋之际,良种场被抹上了一缕缕金黄色。良种场是柯坪镇最边远的村,犹如世外桃源般远离尘嚣。虽然交通不便,但这里的人们怡然自得,十分享受此地独有的安详  相似文献   
8.
吉祥天女藏话叫班丹拉姆,她是大昭寺和拉萨城的保护女神。原本是印度神话中的人物,梵语称“拉吉什米”。她的降生有些像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据说,她是天神和向天神挑战的阿修罗搅乳海时诞生的。 7世纪时,松赞干布修建大昭寺,请吉祥天女作大昭寺护法,坐镇该寺三楼的护法神殿。火红的头发倒竖,愤怒的三目圆睁,手持装满鲜血的头盖骨, 坐骡上挂着人的尸体。表情狂躁凶猛。二楼与三楼之间的小神殿,还有两尊女神像,一尊名叫白拉姆,美丽而且端庄;另一尊叫白拉白东玛,意为蛙脸女神,比班丹拉姆更为丑陋可怕,所以平时都用黑布蒙住她这张脸,只有每年藏历十月十五“白拉日珠节”,才把它取下来供信徒香客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9.
土族印记     
  相似文献   
10.
晓勇 《中国西藏》2015,(2):42-45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赤列。2014年9月26日,在拉萨市八廓南街夏扎大院举行的首届唐卡艺术节精品唐卡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赤列老人,也是第一次接触被称为藏族文化"活化石"的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那天,在夏扎大院右侧二楼一展厅,赤列老人侧站在唐卡旁,时而闭目,时而双手合掌虔诚顶礼。似吟似唱的旋律回荡在藏式回廊里。那天的精品唐卡展热闹非凡,许多区内外知名专家、唐卡艺人齐聚一堂赏唐卡、品唐卡,引得众多媒体聚焦。老人的说唱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但也只是片刻的停留后,人们选择离开,涌入更加火热的精美唐卡展。后来,在回廊里,就只剩下依然故我说唱的赤列老人,还有似懂非懂的我。我感动于老人远古沧桑的声音,感动于老者史诗般的吟唱。那个下午,赤列老人孤独吟唱,而我是唯一的听众。几天后,我登门拜访老人。与老人走街串巷最大的感触是,许多稍上年纪的人知道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非常想听老人讲说喇嘛玛尼。他们直言,老人是藏族史诗文学喇嘛玛尼的传唱者,喇嘛玛尼的根在群众中,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这个传自祖先的文化。而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拉萨喇嘛玛尼说唱传承人,希望赤列老人的说唱不会成为这座古城的绝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