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名是文化现象,文化有文野雅俗之别,这种区别只是文化类型不同,无所谓优劣高下。不过,怎样给地理实体取名,同一地理实体有若干个名称,人们常用的地名是什么,也就是选择的倾向怎样,却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泰州城区街巷的专名,以街巷中或紧邻街巷的寺观祠宇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名称为常见,如北山寺大街、关帝庙巷、彤华宫巷、坛场巷、义学街、鼓楼街、钟楼巷、河泊所巷等等。也有不少用街巷中的作  相似文献   
2.
清代宫廷对白伞盖佛母的崇拜出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在乾隆时期,除在宫中大量制作白伞盖佛母像外,还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寺庙制作供奉精美的绘画和雕塑,甚至专门兴建寺院来供奉白伞盖佛母像。其信奉目的和崇拜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目前尚很少有专门的论述见诸文献。本文借助清宫档案及现存清代原状佛堂内白伞盖佛母的陈设情况,试图说明清代宫廷是将白伞盖佛母作为重要的福寿保护神来供奉的,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元代的信仰传统而是另有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良妻贤母”曾经是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代名词,有知识、有文化,始终是近代日本妇女的“贤”与“良”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时的中国也曾受其影响,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然而,近代以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使中国妇女不可能像日本妇女那样,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下去接受教育和知识的熏陶。日本的“良妻贤母”与中国的“贤妻良母”不仅有着不同的内涵,也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张敏 《南方文物》2022,(4):1-15
中国东南地区两周时期的于越、姑蔑、瓯越、闽越等诸越族群先后在钱塘江流域、衢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建立了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通过诸越王陵的推纠,探讨了诸越国家社会结构的复杂化;通过诸越国家的探赜,探讨了诸越国家的中原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崖墓。虽经盗扰,仍出土有2000余件随葬器物,尤其是出土的近200枚印章和80多枚封泥更为重要,它们为研究汉初诸侯王国的官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墓葬的平面布局和出土半两钱对墓葬断代提供了依据,也为西汉这类诸侯王大型崖墓布局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线索。发掘简报对墓葬作了初步地研究,提出一些很有意义的见解①。笔者拟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些补充。一、关于墓葬时代及墓主人关于这个问题,发掘简报已作了研究,认为墓葬时代为"公元前175年至公元前154年",墓葬主人"应是第二代…  相似文献   
6.
周波  刘聪  周黎 《四川文物》2020,(3):60-65
殉人现象在西汉诸侯王墓葬中时有发现,如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墓、广州的南越王墓等。狮子山楚王陵墓墓道内发现陪葬墓1座,墓室内2座。其中位于墓道内陪葬墓未被盗扰,出土印文为"食官监印"的铜印一方。据此,发掘者及相关研究学者多将其称为"食官监"陪葬墓,认为墓主为负责楚王饮食的食官监。该陪葬墓出土铜鼎、铜印、玉枕、玉璧、玉璜、铁剑、无字玉印等随葬品,出土器物数量及组合说明墓主生前具有较高的等级地位,与"食官监"一职不甚相符。因此,墓主生前当有更高的职位。墓葬内出土一方无字玉印,玉印原应朱书或墨书官职名称,此印或能代表墓主生前最高身份。  相似文献   
7.
以两汉镜铭为中心,结合汉代文献和铜镜纹饰,对汉代西王母的功用演变进行研究,创新性提出西王母在汉代时已具有"宜子孙"的功能。但是自东汉末年开始,随着道家思想发展,九子母等民间崇拜神灵大量出现,西王母"宜子孙"等功能有所弱化。通过对西王母"宜子孙"功能的阐释,对"宜子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物质文化因素也进行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知了……知了……""哎呀,谁在不停地叫啊,吵得人家都睡不好觉了。"夏天的中午,我正在午睡时被这烦人的叫声给吵醒了,我仔细一听,原来是讨人厌的蝉在叫唤着。"这该死的知了,我饶不了你们。"我咬牙切齿道。于是在傍晚的时候,我便从家里找出篓子和网,兴匆匆地跑下楼,静候在小区里的几棵大树下等待蝉的叫声,好让我知道它的踪迹并迅速捉住它。这时,四周静悄悄的。  相似文献   
9.
尼姑闲谭     
正作为旧时"三姑六婆"之一的尼姑,无论是在古小说中,还是在戏曲舞台上,不乏她们的身影与形象。我对尼姑的了解,实可追溯到在家乡的儿童时代。犹忆儿时生活在故乡越地的一个小镇,濒河而居,河岸对面就有一座尼姑庵,乡里人通常称之为"庵堂"。尽管横扫"四旧"之余,泥塑菩萨像或被拆毁,或被杂乱堆置一室,尼姑大多还俗,庵堂也已改作他用,面目全非,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听说庵堂这一称谓,且对庵堂中的尼姑有了好奇之心。在越剧的传统剧目中,有一出《庵堂认母》,故事出自《玉蜻蜓》中  相似文献   
10.
张敏 《东南文化》2014,(5):80-88
鸠兹是见诸先秦文献的吴国最早的城。吴国地名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人对吴人语言的文字记录,只可音训而不可义解,鸠兹古音与句吴相同;吴国没有完善的职官体系和行政建制,吴国的城只有都而没有邑;鸠兹扼西伐荆楚、东控於越的中江水道之要冲,周边的汤家山西周墓为吴国王陵,附近的大工山铜矿为吴国的经济命脉。通过与古代都城基本要素的比较研究,鸠兹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吴国都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