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朝儒家民族观探微--金以前儒家民族观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长期以来将儒家民族观仅认定为保守的、排他的,其实并不全面.大量资料证明,其还有另一方面,即开放性、整合性.否认任何一方面都不客观.儒家民族观的双重性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儒家文化面对以女真族为主体的金朝,并非无能为力,其民族观遵循既定轨迹继续发展它的开放性、整合性.本文围绕5个方面系统探讨之,并从中揭示金朝儒家民族观多层面的内容.金朝在对其保守性、排他性进行一定的制约的同时,使儒家文化进一步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儒家民族观的开放性、整合性不断转化为中华诸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李偉 《中华文史论丛》2015,(2):287-312,398
晚唐至北宋中期的古文評論開始將韓愈、李翱並稱,這代表了"道統"觀念成爲古文發展鏈條中不可忽視的一股思潮。其中"道"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即從强調總體社會政治的人文教化而日益轉向於個人道德的修養成聖。到了北宋中期,這一轉變促使歐陽修在《讀李翱文》中提出了嶄新的士人精神,確立了心憂天下的道德理想,發展了士人個體人格中的道德性理價值,呼籲優秀士人積極入世,並以此延伸到政治時局中的具體問題,使得自晚唐五代以來"韓、李"並稱所蘊含的人文教化之道落實於士人的主體人格之上,實現了古文儒道思想的螺旋式上升。與此同時,王通能夠上升爲儒學道統譜系中的重要人物,是與"韓、李"並稱代表的古文道統成爲當時儒學思想的重要背景密不可分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韓、李"並稱無疑是當時古文發展乃至儒學文化趨向的重要標誌。  相似文献   
3.
祝總斌 《中华文史论丛》2015,(2):271-285,397
隋末思想家王通兩部主要著作《中説》與《續六經》,一存一佚。本文通過分析王通的文化背景與家世淵源以及《中説》中有關《續六經》,特別是《續六經》中《元經》的材料,對《續六經》的指導思想問題提出己見。認爲,王通《元經》乃至整個《續六經》的指導思想主要源自僞古文《尚書》和僞孔傳,其基本精神與"南學"一脈相承,其目的主要是肯定北朝的正統地位。最後,對王通與宋學的淵源關係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