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朔为代表的“颓废文学”既是对高举“载道”、“代言”大旗的“伤痕文学”的嘲笑,又是对追求“民主”、“现代化”征兆的“朦胧诗”潮的反戈;既是对“重建乌托邦神话”的“寻根文学”之叛逆,又是对“先抑后扬”、“入世”和“转轨”的“先锋小说”之变脸。在此基础上,主创者们再佐以“新写实”中“甘为卑贱”、“粗痞”和“反禁忌”的人生原汁,就做成了一道“颓废”十足的世纪末之文化快餐。这一股文学思潮极大地迎合了广大市民不要信仰、及时行乐和对金钱占有之世纪末“颓废情绪”,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文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看《高阳公主》。被雷死在家里在单位在麦当劳在任何一个地方。几年前看好像也没这么如坐针毡想暴起打人啊。可见这两年间我阅读口味变化之大。前100页当中,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相似文献   
3.
严珺 《神州》2011,(2):74-75
有人说,看完《非诚勿扰2》想写个像模像样的影评,可后来发现,只能写个观后感,《非诚勿扰2》貌似不像个正经电影。看完之后有种草草收尾的感觉。也有人说,作为王朔久违影坛后的寥寥几笔,和第一部相比,台词多了点睿智的嬉皮,少了些平庸晦涩。可是2030年我们等不起,再多的文艺腔在这部所谓的文艺片里也显得尴尬无力,就算是有仓央嘉措的诗,胡德夫的民谣,也掩盖不了它难成大气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痞子回家     
王朔之后,"痞子文学"一直后继乏人,不少人想学这个路数,但大部分只学到腔调,却学不来那种格调。而石一枫算是得到了这一流派的真传——不仅有痞气,更展现出了情怀。他也被公推为"新一代顽主"。  相似文献   
5.
陈意新 《江淮文史》2005,(2):172-176
我第一次读《江淮史》是2003年冬天,纯出于个人兴趣。当时,我经常通过互联网从美国与安徽社科院的沈葵先生和安徽大学的王朔柏先生讨论我们的合作研究项目“人民公社期间的安徽农村”。在一次聊完课题后,这两位同事告诉我,《江淮史》2003年第一至四期连载了高飞先生的回忆录《蹉跎与奋进——我的知青生活十五年》,其中提到了我二哥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我们36个人于了3.6个亿,人均销售额肯定是全国同行业第一!”62岁的金丽红,是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出版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一本书发行超过5万册就可以称为畅销书了,但在她这里,二三十万都只能算个“起步价”。经她之手策划出版的畅销书,可以开列出一张长长的单子:王朔的《王朔文集》、崔永元的《不过如此》发行量都在一百万册以上;  相似文献   
7.
王朔批评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特征,是一个象征一个时代的公共事件,既表征着大众意识的独立,又表征着知识分子的分化。其中各种观念的碰撞和冲突,深刻地体现了时代文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严珺 《神州》2011,(13):90-92
这是一部老电影,这是一部获得了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四个奖项的电影,这也是获得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电影。有人说这是内地电影的巅峰之作,说中国真正的导演就剩下姜文了。也有人说这是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还有人说这是王朔最好看的中篇和姜文最好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文革"中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马小军是一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