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朝的羁縻统治是影响契丹部落社会发展的直接因素,结果导致大贺氏王权地位的衰微和王族部落的变异,即由部落贵族演变为官僚地主家庭;王族部落(弹汗州部落)从八部之首演变为唐朝的侨置羁縻州,并形成"幽州契丹"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渤海王族出自古代东北的靺鞨粟末部,汉姓为大氏。关于大氏的来历,学界有多种说法,作者赞同"大舍利说",即以官为氏。关于大氏原来的琳鞨姓氏,据1991年出土的契丹字和汉文墓志资料考证,认为渤海王族原来姓氏为"迷里吉"。  相似文献   
3.
周剑生 《中华遗产》2017,(10):14-19
在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都灵,位于市中心的都灵王宫(Palazzo Reale),曾经是意大利国王的居所。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始建于1646年,室内天花板、护墙板、门窗等处多见镀金处理,豪奢之气呼之欲出。图为王宫一角,上方画像中的人物,是1831年至1849年在位的萨伏伊公爵卡罗·阿尔贝托一世。他阴沉、神秘,犹豫不决。被戏称为“意大利的哈姆雷特”和“犹豫之王”。  相似文献   
4.
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之所以选择凉州南山为其王族"先茔",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吐谷浑人的"旧居之地",有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而这些吐谷浑王族墓均位于山梁上的选址特点、夫妇异穴合葬习俗等,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鲜卑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吐谷浑本民族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5.
叶子 《中华遗产》2012,(3):116-133
此时距南宋覆亡已有700余载,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一方藏在福建漳浦县偏僻山间的小堡,竟是这个灭国王族最后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6.
渤海王族出自古代东北的靺鞨粟末部,汉姓为大氏。关于大氏的来历,学界有多种说法,作者赞同"大舍利说",即以官为氏。关于大氏原来的琳鞨姓氏,据1991年出土的契丹字和汉文墓志资料考证,认为渤海王族原来姓氏为"迷里吉"。  相似文献   
7.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很有影响的鲜卑族政权,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吐谷浑政权控制着青海大部及甘肃、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土地,曾经消灭了赫连氏建立的夏政权,对北魏、隋朝和唐朝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当然,这里所说的“吐谷浑”只是泛指征战首领,并非指吐谷浑可汗,因为王昌龄写诗的时候(开元年间),吐谷浑早已经东迁到唐朝境内。事实上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友好联系应当是主流,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册封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诺曷钵因…  相似文献   
8.
史善应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墓志描述了一位在历史上几乎湮没的东突厥王族人物的真实人生,同时为深入了解隋唐之际中原王朝和突厥的关系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史善应作为突厥沙钵略可汗的孙子,其墓志对突厥世系的记载补正了文献中的许多讹误。史善应生长在中原,前后参加了隋炀帝出征高丽、流亡江都、随唐太宗征讨王世充等事件,成为初唐政治史上重要的胡族人物。其墓志中对中国历史上族际流动乃至族群凝聚和国家认同的描写值得注意,志文体现出对英雄祖先和华夏认同既统一又相背离的印记,这种民族血统和文化授受上的矛盾性,构成了墓志在历史记忆和情节诠释上的特色。只有把握个人在家国转折中的命运,才能理解在墓志文字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片段,从而真正进入墓志书写的世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