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股错误思潮,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蔓延已有四十余载,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的十年间,历史虚无主义发展态势由高走低、逐渐式微,散播主阵地向互联网转移,并不断耦合智能化技术推演、升级。这种演变绝非偶然,它与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渗透有着紧密的关联。新时代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凝心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同时,我们要注重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建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效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孟庆枢 《日本学论坛》1991,(3):33-40,51
在上一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和日本都还是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下的封建国家。但是,从1868年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走上了一条新路。日本近代文学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曾出现众多的文艺思潮,其中,启蒙主义是出现  相似文献   
3.
清末围绕立宪法、开国会而展开的“预备立宪”,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场从帝制向宪政过渡的社会革命.同所有改革一样,它需要全社会付出时间和努力加以培育,方可使其逐渐臻于完善.但不管是各省的国会请愿运动还是作为预备国会资政院的速开国会议案讨论,都在先进国家成功的示范和本国危亡的压力下获得空前的社会认同,将上自清廷权贵下至各省士民卷入其中,并使带有激进色彩的“速开”论思潮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回顾资政院速开国会案讨论过程乃至整个国会请愿运动,除了让人振奋于中国民众空前的权利诉求之外,也不难发现运动中激进思潮的愈演愈烈,进而表现出人们对国会制度的多重误读,并由此产生诸多负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废止中医案破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股要求“废止中医”的思潮又在涌动,特别是在网上已闹得沸沸扬扬,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级的知名人士参与。70多年前,同样的思潮也曾涌动过。我们发表此文,当然不存在将这两次思潮的鼓吹者们相提并论之意,我们只是把这一历史事实尽可能忠实地介绍出来,供读者欣赏,供专家研究。  相似文献   
5.
《攀登》2021,40(3)
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呈潮涨潮落之势。近年来,西方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历史虚无主义又在中国重新泛起。为了更好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本文从演变过程、本质内涵、危害和策略几个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洪秀全的评价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之前,清政府称其为"逆首";清末革命党为反满需要,尊其为民族革命先烈;国民党政府继续沿用这一称呼,而共产党称其为民主革命的先驱。1949年到1976年,洪秀全被尊为人民英雄,被不断美化、神话。1976年之后,研究回归理性,洪秀全被称为起义领袖,不再被一味美化,但又出现了另一极端现象,即对其人其事全盘否定。对洪秀全评价的变化反映了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吴秋颖 《神州》2014,(15):91-9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思潮多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但是,繁杂的思潮对于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马克思主义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8.
黄雯泽 《神州》2014,(5):246-246
西方的未来主义思潮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流行于世界的各个国家,主要在于思索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这一思潮的出现影响着大众对社会的认知和思想,同时也决定了政府部门的一些公共决策,而未来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在于对人类命运的关心,他们所受用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预测方式都是基于科学的计算和推理,而且推崇通过社会管理的方式来进行人类社会的改革,并且对现代社会的人类发展理念,社会改革等等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未来主义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熔融古今,揭橥其本体哲学的逻辑架构,昭示了其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民族复兴"论,就其核心概念"中华民族"与"复兴"旨趣之明确组合的思想自觉形态而言,可以说形成于民国时期,大约在20世纪10年代末和20年代早中期开始出现,九一八事变之后逐渐风行全中国。但若溯其源头,恐怕还得从清末孙中山的"振兴中华"论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谈起。前者代表排满革命党人的汉民族主义之"光复"理想;后者则预示了后来立宪党人融合中国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语)之国族"振兴"愿望,它们为共同孕育这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