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鹰猎文化属于极具特色的民俗,历史上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食物来源,也是可供娱乐的活动。然而,鹰猎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随着时代的不同逐渐变化,这一点在史书记载中可见一斑。特别是辽代之后,随着少数民族政权逐渐入主中原,鹰猎甚至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在如今的吉林省仍有满族鹰猎文化的完整保留地。本文意在通过对古文献中提及鹰猎的记载,对鹰猎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期,并归纳整理出鹰猎文化特别是传承至今鹰猎文化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张顺心 《旅游》2004,(11):62-63
日子一天天的过,很多新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而一些古老的东西正逐渐被人们遗忘,在新与旧的变化中,有时侯我们会怀想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述家园故事的印象。抬着长条板凳看老戏,追在大人屁股后面看舞龙灯,扯着哥哥姐姐衣角听他们吹木叶唱山歌,看他们赶“边边场”,太多太多的往日印象回想起来是那么纯真。现在生活在城市里面,这些民俗印象成了过往在脑海中的电影,想起来津津有味,让人仍然是津津乐道。当生活的观念嬗变后,我们走出冰箱和空调的世界,用怀旧的眼光到凤凰古城去搜寻往日的民俗印象。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鹰猎     
鹰猎起源于中亚地区广袤的高地和草原。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国,革囊渡江驻守丽江时,把这古老的狩猎方式留在那里。几百年过去了,在滇西北高原的古城丽江,这传统仍然被纳西人完整地承传着。  相似文献   
4.
文化包含着矛盾:绝对与相对、完美与不完美、稳定与不稳。许多文化借助天启的宗教揭示绝对,其超越了人类、智力以及时空。通过设置全知全能的上帝,他们想象出一种永恒与绝对物在稳定状态中持存。这些文化中,不断有人提出解释过去的新视角,这就使得历史一再被重写。历史简单化为一种生成过去意识的方式。与之相反,许多东亚文化并未发展出如此的天启宗教概念。在他们看来,历史本身构成一种能够依赖的绝对物。东亚的历史带有规范性功能,这是不允许被轻易改写的权威资源。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10日,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简称敖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生态移民”搬迁,将原居住在根河市北端满归镇附近的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搬迁到了根河市区西郊5公里处。  相似文献   
6.
文献资料中的“巫”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的角度,试图考释“巫”字之义,并辅以先秦的古籍文献记录,观察中国古代的巫者有何种特色。经人类学与古籍文献的互相印证,证实“巫”为将附着患者身体的鬼魅驱逐除去时使用的道具。另外,先秦典籍所载巫者与自“巫”字引伸的一种人物“巫”基本含义亦无大差别,其活动可分为交通鬼神、医疗及救灾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人神关系伦理意蕴,主要表现在:既相信自己又相信神灵的宗教观念,娱人娱神、以人为上的宗教情感,仪式模拟“难题考验”的宗教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嘉峪关魏晋墓的彩绘砖画鹰猎图真实再现了河西地区当时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人们的狩猎方法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本文运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对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鹰猎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鬼的文化生态分析入手,探讨了关于生命的鬼文化生态和关于社会的鬼文化生态,进而思考百年的"驯鬼年代",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理解鬼以及相关节日于人类的文化生态学意义。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神之于宗教和鬼之于巫术,两者有着某些基本的同构之处。鬼的神化以及一些巫术隐身于宗教,已经使得鬼之破除迷信和神之宗教自由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某种意义上,虽历经近百年的驯鬼年代并由此引起了文化生态的某些失衡,鬼文化依然通过神文化和诸鬼节文化顽强地存续着,鬼的文化生态也在各种社会调整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形式和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张颖舒 《广东民俗》2000,(3):24-24,23
长久以来,鄂温克猎民一直生活在广袤的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过着狩猎和饲养驯鹿的生活,几乎生活上的一切来源都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正因如此,蕴含于鄂温克猎民自然信仰中的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和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精神也就显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