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晓杰 《史学月刊》2007,(10):73-80
日本树立伪蒙疆政权后,为了掠夺该地区丰富的畜产资源,实行畜产统制政策。羊毛统制是畜产统制的核心,即对绵羊的增产改良、羊毛的收购、对外输出等,实行强制性的政府指导、控制措施。其中,绵羊改良是羊毛统制政策的重点之一。为了获取重要战略资源羊毛,日本将该地域作为大陆绵羊改良的基地,通过伪蒙疆政府、日系企业、蒙古绵羊协会等组织对肉、皮兼用型的蒙古原种绵羊进行改良,实质是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羊毛这一急需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2.
高宝珠  韩冬梅 《风景名胜》2021,(4):0351-0351
水玻璃的改良式膨胀土实际应用前期,室内试验往往较为重要,可更好地判断及了解其各项性能情况,为后期更好地利用该材料提供可靠保障。故而,本文主要围绕着水玻璃的改良式膨胀土室内试验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期望可以为后续更多技术专家和学者对此类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内外交困的满清政府为挽救江河日下的专制统治,掀起了一场全方位的社会改良运动,史称"清末新政"。在"新政"中,统治者在社会各个领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由于没有处理好政治改革和财政问题,"新政"引发了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危机和严重的民生问题,不仅未能改变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命运,反而培植并壮大了反清势力,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开展了全面的农具改良工作.政府通过建立农具管理和服务机构,兴办工厂,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大量增补旧农具,积极推广使用新式农具.农具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改进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产量,同时奠定了农机产业的基础,为后期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做了铺垫.由于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和农具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充分,农具设计和制造水平低,新式农具质量较低,价格偏高,技术传授和维修服务差,经营管理相对落后,新式农具推广使用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农具工作政策和措施的失误,不仅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也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6.
张文禄 《文史月刊》2014,(12):77-80
一百年前,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一群英姿勃发、胸怀寰宇,立志改革中国文学的青年,在中国文学这片广袤而浩瀚的海洋上,扬起了他们远行的帆。他们不畏航行的艰险,冲破重重惊涛骇浪,让那面"文学革命"的旗帜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上飘扬着。而胡适,作为"首举义旗之急先锋",他对文学革命的贡献不能、也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正如欧阳哲生所说:"胡适的‘暴得大名’是建立在他的早期新文化成就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幕末为挽救农村的危机而由二宫尊德创立的报德运动,在明治维新后持续的农村疲敝中,由他的弟子一直继承下来。特别是在日俄战后的地方改良运动中,报德运动从自发的民间组织的行为变成了内务省主导下的运动,报德思想也成了地方改良运动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8.
李刚 《史学月刊》2008,(2):134-136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发动、组织、领导全国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追求劳动者的经济改良,并于1922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在当时影响甚大的劳动立法运动.对于这一事件,目前仅有刘明达和史兵等学者在研究工人运动史的过程中有所论述,尚未见有专题性研究.在此,笔者不揣浅薄,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左松濤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95-219,393,394
清末十年,各種改良風起雲湧,蔚爲大觀,深刻影響後來的中國社會。時人觀念更新同時,難免追逐即時現實利益。1905年,上海人沈戟儀(亮棨)發起私塾改良總會,推廣私塾改良是其中一例。科舉停廢,舊式學塾地位看似急轉直下。候補縣丞沈戟儀應時而起,以有利條件出而宣導,暴得大名。但他不全注重公益,反有牟利嫌疑,事業遭遇困境。辛亥革命帶來的社會變動,給予沈氏新的活動空間。以公益示人的改良者實有多重人格,刻意隱去不佳形象一面,以致後來學者對此類事實了解不多。雁過終有留聲,若有心用力收集相對全面之史料,可發覆故實,窺知清季民初詭譎多變的人心世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