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赵光 《文史月刊》2002,(8):53-54
1900年,蒋介石对其青梅竹马的堂表妹毛阿春产生了恋情,蒋母王采玉便托人去说媒,没想到毛母一口回绝。后来在亲戚的撮合下,蒋介石与当地一百货店老板的次女毛福梅订了婚,15岁那一年,与毛福梅拜堂成亲。婚礼上还闹了一个大大的笑话:大喜之日,新娘花轿到达门前,鸣放喜炮,行拜堂礼。谁知礼毕后蒋介石撒腿就跑,竟与众顽童去哄抢爆竹蒂头。当地有句俗话:“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披着红盖头的新娘闻悉此事,凄凉的心境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华夏人文地理》2001,(4):110-116
广东王邑之一的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乡,有一招流传六百多年的“正月十三花灯会”。在花灯会上,上百壮汉,扛着长龙追逐花灯,在弥漫的爆竹硝烟中狂舞;观者如海潮;鞭炮残红厚积如秋叶;盛宴近百席,大碗的米酒泼酒;震人心魄的“烧三炮”好似炸雷一样。  相似文献   
3.
西北年俗     
路生 《丝绸之路》2006,(1):57-59
汉族 相传,“年”是一种可怕的怪兽,凶残无比,常在除夕之夜出来伤害人们,但却害怕火光与爆竹声。于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先民们杀猪宰羊以祭祀“年”这个怪兽,同时,砍来竹枝燃起篝火,彻夜不眠,使竹枝发出“噼啪”巨响,让年不敢接近自己。如此过年如过关,因而人们将年称为“年关”。  相似文献   
4.
春节燃放爆竹烟花主要是汉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它内化为民族的心结,人们通过燃放爆竹烟花这一仪式来辞旧迎新,期盼来年幸福安康。这一习俗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人们皆沉浸在爆竹声的的欢乐中,又说明了它的娱乐性,深层次上,爆竹声又传达着人们全家团聚时内心的喜悦;大家希望通过燃放爆竹烟花来消灾辟邪、喜迎好运,这一仪式又体现着人们的功利性;通过燃放爆竹辞旧迎新这一仪式,又表达出人们期盼来年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愿望,说明它又体现着人们的进取性。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钟山风雨》2008,(1):1-1
爆竹声中旧岁除,又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鼠年来临了。《钟山风雨》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恭祝各位新老读者新年愉快、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挖掘以"亲  相似文献   
6.
艾绍强 《华夏地理》2007,(2):158-165
造花炮等于玩火,湖南浏阳市就是靠玩火出名的.从浏阳市区出发,无论走那一条路,沿路到处都是鞭炮烟花厂的牌子.根据浏阳市鞭炮烟花管理局统计,现在全市大的花炮厂常年有千家左右,而季节性家庭作坊就不计其数了.  相似文献   
7.
艾绍强 《华夏地理》2007,(2):166-169
刘正初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李畋这个人还不能够确定,现在各地人们大多是根据民间传说来说事.浏阳作家喻咏槐最近刚出版了长篇小说<花炮祖师>,小说描述的就是李畋的故事,喻咏槐也承认历史上没有关于李畋的记载.他说现在关于李畋的籍贯还有争议,江西萍乡的上栗、湖南醴陵的麻石、浏阳的大瑶都说李畋是当地人,他自己其实也不能够确定李畋到底是哪里人,但是因为"我是浏阳人,所以必须把他写到浏阳."喻咏槐笑着说.  相似文献   
8.
戴学锋 《旅游》2002,(3):47-48
又是一个安静的春节过去了,这已经是不闻爆竹声的第十个春节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