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林 《东方收藏》2020,(2):18-21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一座集手工业、城市建设、贸易于一身的军事重镇。遗址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该遗址除出土有大量精美的仿铜陶礼器、建筑构件、铁工具、金银器外,还出土了大量兵器,如带铭铜戈、铜剑、铜矛、铁胄、铁矛、铁鐏、铁镦等,是研究燕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现将燕下都遗址出土兵器中的精品介绍如下,以供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召公奭于燕,燕国初立,统治了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的广大区域。战国时期,经燕昭王苦心经营,燕国繁盛一时,跻身“战国七雄”之位。两千年来,燕文化的流风遗韵广泛地影响着后世。而燕下都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也向世人述说了那个时代的慷慨风骨。  相似文献   
3.
于军  吴磬军 《文物春秋》2011,(2):44-47,55
新见一件战国时期燕国带铭陶尊,器形较为完整,器身肩部钤有三枚长条形印文,其内容既反映了燕国的纪年,又反映了当时燕国官方制陶机构设置及监管和制造情况,对研究燕国历史发展和燕文化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又是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领域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燕下都遗址辛庄头30号墓出土的短内式铜戈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中原地区的铜戈和东北地区的铜戈比较后,可将其命名为短内式铜戈或属于东北系青铜武器的东北系铜戈;按其发达的血槽、短小的内部以及血槽内靠近阑部的双穿分析,与韩国、日本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的祖型都应该是辽西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同意报告作者及广大研究者对该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的判断,并结合东北文化区短内式铜戈的年代以及此类铜戈的流布与型式上的演进,进一步推测为战国晚期偏晚阶段;而结合文献资料与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北方文化区的金属遗物的分析,推测墓主的身份应该与北方民族也有一定关系. 出土的短内式铜戈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中原地区的铜戈和东北地区的铜戈比较后,可将其命名为短内式铜戈或属于东北系青铜武器的东北系铜戈;按其发达的血槽、短小的内部以及血槽内靠近阑部的双穿分析,与韩国、日本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的祖型都应该是辽西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同意报告作者及广大研究者对该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的判断,并结合东北文化区短内式铜戈的年代以及此类铜戈的流布与型式上的演进,进一步推测为战国晚期偏晚阶段;而结合文献资料与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北方文化区的金属遗物的分析,推测墓主的身份 该与北方民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燕下都遗址出土建筑构件的研究,对发掘报告《燕下都》及河北博物院《慷慨悲歌——燕赵故事》中所涉及的两件"瓦钉"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并非是固定筒瓦的瓦钉,而是罩在瓦钉之上的瓦钉饰,从而修正了学术界关于燕下都瓦钉与瓦钉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燕下都与灵寿故城均是战国时期河北大地上的重要都城,本文主要就两者出土瓦当的形制、纹饰内容、构图艺术特征以及受外界影响情况等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揭示它们的思想渊源及承载的文化内涵。这对于研究燕国与中山国的历史渊源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 燕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其遗址在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自20世纪初以来,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瓦当,其纹饰之多样、工艺之精美、内涵之丰富为列国瓦当所不及,是研究燕文化的重要实物。燕下都的瓦当大约从春秋早期开始使用,直到秦王政灭燕,持续了近500年。据燕  相似文献   
8.
乔梁 《华夏考古》2004,(2):58-67
辛庄头 3 0号墓的发掘是燕下都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 ,但关于它的年代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根据墓中仿铜陶礼器的形制与组合特点 ,结合古代文献记载 ,论证其年代当在战国晚期。文章还分析了其出土遗物与北方草原文化和东北地区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燕下都战国遗址出土陶范的宏观、微观观察及对化学成分、含泥量、粒度、耐火度、热膨胀系数等物化性能的测试,发现该组陶范具有良好的可雕性、可塑性、复印性、干强度、热稳定性、足够的耐火度和低的线膨胀率。制范工艺过程中根据各陶范对耐火度和结构强度的需要已应用了粒度分级手段以及练泥和陈腐工序,浇注前陶范经过高温烘焙,对使用性能要求较高的陶范的面层与背层采用了不同粒度的结构。分析认为燕下都陶范可以用于生产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铜铸件或铁铸件。  相似文献   
10.
燕下都瓦当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其纹饰和形制反映了燕国都城建设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其最具代表性的饕餮纹饰可从先商及商代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文化背景和燕商关系等方面找到历史渊源,对燕下都瓦当的分期研究可作为探讨燕下都都城营建年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