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南澳Ⅰ号沉船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三点金海域,2007年6~7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对其进行了调查与试掘。出水器物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等,其中瓷器的数量最多。根据对出水瓷器的形制、胎质、釉色、纹饰、制作工艺等的研究,并结合沉船考古的特点判断,南澳Ⅰ号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时期。南澳Ⅰ号沉船的发现对于明代中晚期海上贸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外销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皮埃尔·埃里克·德赛涅接触洞穴潜水那一刻,他就彻底告别了开放水域潜水员的生涯。过去的17年里,他花了日尤其是泥洞。陪伴他的有时是潜水伙伴,而有时仅仅是他的循环呼吸器。他也是中国洞潜界的重要人物。近几年来,他致力于发掘中国南方的喀斯特洞穴,并与中国探险家分享经验。他曾在广西都安创造了121米的中国洞穴潜水深度纪录。皮埃尔不仅是探险家,还是个作家和洞穴摄影师。他认为,  相似文献   
3.
洞潜女王     
米娅·皮蒂卡纳是芬兰人,芬兰有相当多的湖泊和积水矿坑,她积累了10年在低温水域潜水的丰富经验。2013年12月10日,她和法国人帕斯卡·巴拿巴在广西都安共同刷新了中国洞穴潜水的新纪录——128米。巧的是,他们潜入的竖井和2012年法国潜水员皮埃尔创造中国纪录的竖井,同属一个天窗,相隔不过十数米。她从2009年开始使用JJ循环气潜水,是首位使用该方式潜水的女子,参与过多次极端恶劣环境下的洞穴潜水探险。  相似文献   
4.
fufu 《旅游》2013,(7):40-45,3
我很感激自己那年秋天的决心,给自己放了长假随心所欲去潜水。海水是蓝色毒药,大海与海中的生物带给我的快乐简单又纯粹,我越潜越是迷恋。第二年,我在巴厘岛遇上有同样爱好的先生,于是,蜀地虽好,我却再也不想回去了。一路走一路潜,这些年我们两人一起去看了好些地方,最后回到心爱的巴厘,寻了个背靠火山面朝大海的所在住了下来,种花种菜看海吃鱼。我那小小的店收纳跟我们有相同爱好的潜水人,一起去看海平面下的花花世界,一起情不自禁地开心大笑。  相似文献   
5.
劳力士     
《山茶》2011,(2):13-13
1956年,新事物诞生之年:核潜艇首次下水、首部彩电发售及劳力士推出首款Milgauss。在这以前,劳力士已为飞行员、深海潜水员及探险家等专业人士研制专用腕表。因此劳力士深明在磁场的无形磁性特质下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一直渴望拥有不受磁力干扰兼可靠精准的腕表。Mitguass在磁场下表现仍然卓越精准,抗磁能力高达1,000高斯(gauss)。  相似文献   
6.
牛筋 《旅游纵览》2013,(2):26-29
<正>楚克,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这里没什么历史悠久的古迹,不是交通要冲,没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风土习俗。有的只是大海和珊瑚礁。楚克离关岛约800多公里,要来到这,免不了辗转周折。从中国国内到楚克,最简便的线路就是从香港出发,飞经关岛再转机。因此到楚克旅游,还要办理  相似文献   
7.
小鱼  德志 《旅游纵览》2007,(6):35-36
<正>晶晶说想去看海,让我想起我看过的那些海。我很幸运,第一次看海便看到了最美丽的。张爱玲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总是先看到海的图画,然后才看到海;总是先读过爱情小说,才开始谈恋爱。我正是这样一个过着二手生活的城市人。第一次,当那片湛蓝湛蓝的海水在阳光下发出炫目的波光,如蓝水晶一样透  相似文献   
8.
一“南海Ⅰ号”出水的石碇在“南海Ⅰ号”水下探摸中,潜水员在古船的船头位置发现一个巨大“石条”,将其打捞出水后判断,这块“石条”应该是属于“南海Ⅰ号”船锚的主要构件——石碇(图一)。该石旋长3米,近30厘米厚,重约几百千克,两头略窄,中部较宽,呈菱形,上面附着有贝类凝结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船锚应该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锚。其实,在航海史上,船锚并不一直都是铁锚。在古代,最初的锚就是一块大石头,或是在篓筐中装满碎石,称为“碇”。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北纬4度,距离仙本娜港36公里的湛蓝深海上,首屈一指的峭壁潜水胜地诗巴丹岛。那些海底的精灵们,以各种迷人的姿态贴着我的身体游过。它们的自由自在,它们的心无旁骛,叫我多么羡慕。偶尔路过一片礁石的阴影,珊瑚或是海葵,驻守在这里,与世无争。  相似文献   
10.
冰河潜水员     
里安·沃勒研究深海珊瑚,却一度只能从潜水器的舷窗和约1000米深处的水下机器人传回的录像中观察研究对象,如此过了十年。以珊瑚为基础的生态系统遭受拖网捕鱼的危害,情况日益严重,但科学家对这类生长缓慢的生物还知之甚少,因为太难抵达它们所在的区域。几年前,一些深海珊瑚种类出现在了阿拉斯加峡湾的浅水区,深度条件允许下潜。于是,缅因大学这位34岁的海洋生物学家面前只剩下一道难题:她还不会潜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