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学习主要由声乐课堂学习和声乐舞台实践两部分组成,课堂学习主要传授的是声乐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它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舞台实践,但是舞台实践却离不开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支持,只有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寻求自己进步,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自己演艺实力的目的。舞台实践在学习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舞台实践在声乐演唱中的教学影响进行论述,为学习声乐的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卷珠帘     
《南京史志》2014,(4):57-57
点评 《卷珠帘》是霍尊在《中国好歌曲》上所演唱的参赛曲目,此歌曾令刘欢两次落泪。  相似文献   
3.
满族与岔曲     
乾隆中叶北京的八旗子弟,汲取汉族弋腔曲调,首创歌功颂圣的岔曲。由于帝王提倡,人介入,提高了它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在宫廷府第传唱,盛极一时。道光时期岔曲从票房走向社会,自娱转为卖艺;杂曲俚语的滋养与古典诗的影响交汇,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光绪初年,岔曲与牌子曲进一步结合,衍生出长于叙事的单弦牌子曲,岔曲的创造、发展,是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化见证。  相似文献   
4.
鹤歌,流行在中山隆都地区申明亭村一带,它融合了广州话、石岐话和隆都话语音的“省(省城广州)岐(中山石岐县城)隆(隆都地区)”三种语言演唱的民歌,音韵独特。沙溪鹤歌是从学堂歌谣中发展成为民间歌曲的歌种,歌词很有古诗词的文采,是我国民歌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郭晓艳 《神州民俗》2009,(10):102-103,115
声乐是一门集声音、表演、语言、形体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通过声音这一特殊媒介来传达人的思想感情。一首歌曲的欣赏价值,不仅仅在于歌词和曲调,更主要取决于歌唱者的声音与情感的结合,舞台表演和歌唱心理的结合。各方面在相互结合中协调发展,一个好的演唱者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德修养,才能充分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姚晓婷 《丝绸之路》2010,(12):85-86
情感体验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乐演唱的基础训练是多方面的,其中音乐的情感体验尤为重要,情感体验在于表现。在声乐演唱中,我们不妨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文简要分析了如何让演唱者运用有效的情感方式来表达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7.
覃妮 《神州民俗》2010,(6):53-57
衬词在彩调中的大量使用已经使其具有了文化符号的意义。彩调剧《哪嗬咿嗬嗨》的演出实践表明,彩调衬词的演唱处理应该从把握音乐文学、突破演唱形式、进行具体技术调整入手,必须既不失传统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学以讲诵、演唱、传抄为其基本传播方式。讲经文、变文、因缘、俗赋、话本等以讲诵为主,一些文人诗也通过讲诵传播;曲子词、佛曲、民间俗曲等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同一篇作品在敦煌写本中有大量的复本,是其通过抄写传播的标志之一;同时,一些抄本工整规范,校勘认真,就是写本时代的"书籍",是作为标准范本而流传的。  相似文献   
9.
刘明华 《神州》2011,(5):19-20
本文通过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塞维利亚理发师》两部歌剧主导人物——费加罗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咏叹调唱段为对象,从而进行了深入的演唱分析。为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这两部歌剧中男主角——费加罗的演唱,通过了解两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分析不同大师演唱版本的演唱,结合自身演唱体会来阐述和分析两首咏叹调,对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它不仅是传统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西方先进技巧的借鉴和学习,兼容并包,开拓创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和艺术风格。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主要通过演唱技巧来展现,而演唱技巧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艺术风格的凸显,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只有很好的把握两者,才能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本文从演唱技巧和艺术风格的统一性出发,为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