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授束星北是个天才科学家,但有很多地方与别人不一样。脾气比较大,吵架时,他会动手打人。有一次,在湄潭,物理系定了一批竹子,总务长把它买来,不知为什么事把它挪用了。束星北知道后,勃然大怒,就去和总务长理论并打了他。束星北人高马大,又学过拳击,把对方的牙都打掉,  相似文献   
2.
一幅约70年前摄于贵州湄潭的照片(文中照片1)近些年被多部以浙大西迁为题的文本所采用,但照片中两位人物的名字注记各不相同,时间说明也有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事件脉络的梳理,相关人物照片的比对,指出这张历史照片中人物和时间注记的错误所在及产生的原因,并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以免对该照片的误读和错用。  相似文献   
3.
喻朝璧 《文史天地》2003,(8):34-34,31
冷板凳与菜根香在浙大学人的记忆中,抗战期间的湄潭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好地方。然而这里毕竟地处边陲,又值战争年代,对来自杭城的学者们来说,生活和工作无疑是十分清苦的。苏步青先生拖家带口来到湄潭,住在城南一座名朝贺寺的破庙中。由于战时物价飞涨,那点微薄的薪资实难以维持八口之家。只好时常买一些地瓜(红薯)掺着吃。苏先生还在庙旁开了一块地栽种蔬菜,以弥补菜金的短缺。苏先生还为此作诗一首:半亩向阳地,全家仰菜根。曲渠疏雨水,密栅远鸡豚。丰歉谁能补,辛勤共尔沦。隐居哪可及,担月过黄昏。整首诗字里行间既反映了苏老不畏艰苦的坚强…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直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之前,这段历史——浙大西迁历史,一直是被漠视或遮蔽的,甚至它的"实物材料"——历史遗址、遗迹,大部分已被拆除和改变。然而,这段历史以及与之相联结的历史精神,依然温婉、坚韧地萦系在人们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5.
洪星 《炎黄春秋》2007,(7):35-35
“继续鼓足干劲生产,准备敞开肚皮吃饭”。这是1959年春胡耀邦视察湄潭时讲的两句惊人的话。那时大跃进正在全国兴起,《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一篇《鼓足干劲生产,敞开肚皮吃饭》的文章,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耀邦同志对这篇文章表示质疑。  相似文献   
6.
一幅约70年前摄于贵州湄潭的照片(文中照片1)近些年被多部以浙大西迁为题的文本所采用,但照片中两位人物的名字注记各不相同,时间说明也有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事件脉络的梳理,相关人物照片的比对,指出这张历史照片中人物和时间注记的错误所在及产生的原因,并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以免对该照片的误读和错用。  相似文献   
7.
三吨“湄江”渡难关 “湄江茶”,是1954年由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周林为其命名,在此之前叫“湄潭龙井茶”。解放后,虽然每年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多才达到500公斤。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出其他普通绿茶10倍以上,能花高价买湄江茶喝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不足,抑制了湄江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所谓“贵州事件”,就是发生在1959年冬1960年春饿死上百万贵州农民的恶性事件。遵义专区是重灾区,又是在遵义县的板桥发现并揭开的,所以又称为“遵义事件”。就县份而言,金沙、湄潭最严重,又因封锁不严漏到中央去了,是无法隐瞒的重灾区,所以又称为“金沙事件”“湄潭事件”等。  相似文献   
9.
晓瑞 《贵阳文史》2003,(5):29-30
2003年暮春时节,笔者随贵州省写作学会采风团赴湄潭采风,有缘参观了作为贵州省三大文庙之一的湄潭的文庙及设在文庙内的“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古朴典雅、保存完好的文庙古建筑群,以及被誉为“东方剑桥”的浙大在湄潭艰苦办学七年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