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沙雅建置考     
新疆沙雅是塔里木河与渭干河交汇的平原上的一个县.沙雅尔古城的地理位置、形状记载有案,虽然后来因什么缘故而消亡,有待进一步考证.总的来说,已较为清楚地知道,其倾圮消失的时间当在光绪元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875~1902).可以确认现在的沙雅县城绝对不是历史上的沙雅尔旧城,旧城应在湖泊水泽湿地的旁边,且紧依渭干河.  相似文献   
2.
李桥江 《丝绸之路》2013,(15):49-51
新和县东南面茂盛的红柳滩中隐藏着一座废弃已久的古城遗址,据说,站在高处鸟瞰古城及其四周环境,古城周围还分布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及建筑遗迹,它们就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环绕着通古孜巴什古城,形成了一个以通古孜巴什古城为中心的古代文明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一种巧合或是视觉误差,还是的确如人们所看到那样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呢?仲夏时节,笔者探访了这座古城以及一些散布在沙漠中的其他遗迹。  相似文献   
3.
走马新和     
吕献 《丝绸之路》2013,(15):6-15
暮春初夏的5月中旬,天山南麓的新和县天气凉爽宜人。陪同不远万里应邀前来考察的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冯玉雷在县内走了两天,对古龟兹的这块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古地新貌,我们不仅为新和的悠久历史而喝彩,更为新和在四个现代化路上取得的骄人成就而自豪。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说:"如果人有来世的话,我愿意出生在中国新疆那个多个民族、多种文化交汇的龟兹地区。"2013年5月15日,受在龟兹故地工作多年的文友卢法政先生之邀,我就飞赴汤因比渴望再生的龟兹地区。上午9点多,客机准时在微雨中呼啸起飞,似乎沿祁连山披挂着冰雪玉衫的脊梁一线飞越河西走廊,又横穿漫漫沙碛,数过不知多少道雪山与沟壑,便稳稳降落到乌鲁木齐地窝铺机场。等一阵,与《丝绸之路》杂志社新疆办事  相似文献   
5.
董立勃 《丝绸之路》2013,(15):16-24
在新疆的新和县,有一个村庄,叫加依村。看上去,这个村庄,和南疆别的村庄没有什么不同。一条村道像一条细长的线绳,串珠子似地,把高高低低的房子、大大小小的院子,连在了一起。每一户人家,都会有一个果园和一片庄稼地,都会养一些鸡、羊还有驴。早上,当太阳升起时,一样会有许多的维吾尔族男人和女人,扛着坎土曼,走在流淌着渭干河水的  相似文献   
6.
周崇 《丝绸之路》2013,(15):37-41
自西汉神爵二年(前60)西域都护府成立后,今新和县境就为中国所有。公元74年,东汉政府重设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它乾城(今新和县境西南部),班超、任尚等先后任都护。新和是古龟兹国的繁锦之区,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繁华不难想象。这里有著名的一关三城,即柘厥关、通古孜巴什古城、玉奇喀特古城、它乾城。今夏,我们走马其中的一关一城,柘厥关和玉奇喀特古城的确没有令我们失望。  相似文献   
7.
刘枫 《丝绸之路》2013,(15):58-61
新和县位于渭干河畔、314国道沿线,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素有"汉唐重镇、班超府治"的美誉。离县城不远就是享誉南疆的"乐器村"——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沿街的100余户农民院墙都是古朴的泥巴墙,每家的院墙都别具一格、造型各异,镶嵌在院墙上的木窗格也别有新意,有方形、圆形和菱形。  相似文献   
8.
陈超 《丝绸之路》2013,(15):42-43
电影《天地英雄》里有一个地名叫柘厥关,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唐代的故事,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700年左右。而今硝烟散去,柘厥关遗址却留在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和县。8月底的一天,我们驱车出新和县城,往东北方向行约17公里,在渭干河西岸的一片开阔地上,一座大理石纪念碑远远地进入视野,这就是柘厥关遗址纪念碑。碑身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的碑铭:"唐柘厥关故址"。其  相似文献   
9.
新疆新和县地名有150多个,这些地名显著的特点是主要围绕水、土地和古城古迹得名,而且许多地名与新和的唯一地上水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