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甲午陆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军陆军的将士在辽东半岛的辽东、辽南地区,同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阻击战,组织过多次反击战,给进犯日军以打击。清军将士奋勇作战,不怕牺牲,但是陆战最终战败,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专制政体、政治上的昏庸腐败,导致军队的体制陈腐。  相似文献   
2.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相差甚远,再加上几十年的太平盛世,缺乏实战的洗礼,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军一路北上,先后攻陷了舟山、宁波、定海等地,随后又占据了吴淞,逼近南京城,清朝南北交通命脉——京杭大运河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  相似文献   
3.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秋,廓尔喀第二次入侵西藏,抢掠扎什伦布寺。乾隆皇帝派遣大将军福康安率清军进藏,驱逐廓尔喀,收复失地。次年八月,清军深入廓尔喀境内,逼近其国都阳布,廓尔喀“迭行具禀乞降,情词极为恭顺,已明降谕旨,赦其前罪,准其纳表进贡。”(乾隆五十七年九月初十《准廓尔喀乞降撤兵通谕中外上谕》,见《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第三册第767页,中国藏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于1853年开始铸钱,1854年才正式行用,由于天京正处于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的包围中,天京城内又严格地实行圣库制度和禁止民间贸易的政策,因此所铸之钱难于流通,“商旅不许妄藏市,城里无用人不争,出城与人互交易,依旧咸丰通宝行”,圣宝“如持赴城外买物,人亦不妄”。随着天京包围的被打破,拓地日广,政策改变和铸钱质量的提高,也由于清廷制钱日劣并铸大钱,圣宝钱开始在统治区内流通。故太平制钱之种类繁杂,花样百出,未尝不由此。  相似文献   
5.
1911年(辛亥年)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群众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最突出的事件。由于参加的群众之多,涉及的地区之广,发动的时间之早,运动的规模之大,极大地牵制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和军事力量,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孙中山先生曾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要迟一年半载的。”四川保路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之时,成都附近的邛州(今邛崃)发生了震惊全川的大事。9月12日(七月二十日),清巡防军第八营的书记周鸿勋率领本营士兵起义,杀死了该营营长,投向保路同志这一边,并参加了对抗清兵的战斗。周鸿勋起义,在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他的起义,在清廷中引起极大的震撼,具有与一般同志军起义不同的特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更正     
读了《武汉史资料》2004年第9期上的《熊廷弼传略》后,令我回忆起童年时听江夏纸坊家乡老辈人说熊襄愍公、熊芝岗的故事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从事明清历史研究,曾读到过有关熊廷弼在明末清初,明王朝没落、清王朝强大,以致崇祯自缢、清军人关的历史局面中的作为和遭遇。  相似文献   
7.
甲午之战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耻辱,泱泱大国竟然败于"蕞尔小国"手中,个中原因令人深思,教训何其深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晚清洋务运动紧锣密鼓地搞了30年,及至甲午战前,清军的军械装备得到了相当的提升。然而,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不仅让本国人大失所望,同样也让一些外国人大跌眼镜。"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可能爆发时,大  相似文献   
8.
刘澍 《文史博览》2013,(1):66-67
荒唐的武器:大炮可做鱼缸用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还在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而英军普遍用步枪,大炮则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清军水师战船多为木船,吨位小,载炮少,加上偷工减料,与英舰自然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  相似文献   
9.
张潮 《文史天地》2001,(6):36-37
十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而已,然而在1644—1661年,即清顺治元年至顺治十七年,遵义正处于明清交替的非常时期,其间明军、清军、农民军几方的反复争夺,使遵义城数易其主,城头频频变换大王旗,风云激荡,惊心动魄,留下些许沉重的历史思索。  相似文献   
10.
劫后汉口亟待重建但经费匮乏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汉口这个号称“东方芝加哥”的繁华之地,由此变成了民军与清军激烈争夺的一个主战地。当时,租界被划出战区之外,虽然受到战争的波及.但所受损失很小;华界则因是交战区而损毁严重。为了击败民军,也为了报复汉口商界对民军的支持,清军竟然不惜摧毁华界市区,下令分三路——分别由水电公司后街、四官殿、玉带门纵火焚烧华界市街。一时间,鳞次栉比的居屋店铺.争雄斗胜的会馆、公所等等,陷人了宽达1.5公里的火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